第五章 不共戴天(2 / 2)

這個時候,走夜路是很危險的,正好路邊有一座小廟,永曆進去後,發現裏邊供奉的是山神爺,決定就在此處留宿一晚。

伴著外邊的狼嚎,永曆躲在神龕下,本想點一堆火,可是永曆身上竟然連引火的器物都沒有,隻好將山神像上裹著的披風拿下來,裹在自己身上禦寒。

廟門外,山風嘶嚎,永曆在廟裏凍得瑟瑟發抖,心裏是一片淒苦。

洛陽之戰,廖文希叛變通敵,滿清皇帝使出絕戶計,水淹洛陽城,造成洪水肆虐,災地千裏,最後自己倉皇出逃,卻路遇仇家,現在落得孤苦無依,好不淒慘。

還有自己的得力臂助,屢立戰功的毛八重,竟然慘死在白眉的手中,如今也不知有沒有人收斂他的屍首,也好將來厚葬他。

想到這些,永曆是又氣又怒,又悲又苦,可是荒廟中除了自己,再也沒有別人,就是想要找個人聊聊,都不難,難道要和那尊山神像傾訴苦悶嗎?

想著心事,不知不覺中,永曆忍不住瞌睡,竟然睡著了。

兩年之後,永曆派人專程來嵩山,收斂毛八重的屍體,運回他的家鄉,重新進行了安葬,並追封其為“護國大將軍”、“嵩山侯”,爵位由其長子世襲罔替。而連帶著,這座永曆借住一宿的山神廟,也翻建擴大了數倍,山神爺也被重塑金身,山下的“跑馬兒莊”的百姓也得到了許多賞賜,從那以後,這座山有了新名字,就叫“護聖嶺”。

第二天一早,太陽剛剛在東山邊升起,永曆醒了過來,吃了兩個餅子,站起來,活動了一下身體,出了廟門,先確定了一下方向,決定繼續向東走,心道:隻要走出這片大山,肯定能見到城鎮,到時候那些地方官聽說皇帝陛下駕到,還不得馬上來迎接自己,那麼自己可就安全了。

永曆一路翻山越嶺,風餐露宿,在大山中又走了兩天,直到帶的餅子都吃光了,差不多又餓了半天,這才走出大山,放眼山下,一座小城出現在眼前。

“哈哈,果然是時來運轉!朕這次有救啦!”

永曆大呼一聲,然後拚力向山下跑去,不長時間,就快要走到城門,忽然他發現城門口的衛兵很奇怪。

“咦,怎麼腦袋上戴的是清兵的大簷帽?”永曆自語道,接著就醒悟過來,暗叫:“壞了,這座小城一定是被清軍占領了,天啊,朕怎麼這麼倒黴呢?”

正好有一個農夫背著一捆木柴經過,永曆一把拽住了他,急問道:“這位大哥,向你打聽點事啊?”

那農夫很好說話,馬上將背上的木柴放下,然後說道:“哦,老弟,你不用說,我也知道你想問什麼,是不是想問新密城怎麼換了摸樣?”

永曆連連點頭,接著農夫就將這些日子,鄭州和其附近幾個縣城如何被清軍占據的說了一遍。

原來十餘天前,大雨連天,黃河大堤岌岌可危,其他的小河也是河水暴漲,當大明鄭州知府譚慶宗忙於率領軍民護壩防洪的時候,一支由西邊洛陽來的明軍抵達了鄭州城外,為首的叫做廖文希,騙開城門,趁譚慶宗不備,將其拿下,而後奪下了整個鄭州城,接著鄭州附近的幾個小縣城也望風而降,故此距離鄭州一百餘裏的新密縣已經在十天前改旗易幟了。

聽到這裏,永曆心裏怒火中燒,暗罵道:廖文希,朕與你不共戴天,如果有朝一日你落在朕的手裏,朕絕對不會立刻殺了你,而是慢慢的折磨你,讓你生不如死!

心裏暗暗地發下毒誓,可是肚子卻不爭氣地“咕咕”叫了起來,永曆又想了一下,決定還是先想辦法填飽自己的肚子,然後再設法回去南方。

於是永曆再次問道:“老哥,有什麼活計可做嗎?兄弟的盤纏花光了,正餓著肚子。”

農夫上下打量了一下永曆,說道:“看你的樣子可不像粗人啊,能幹得了粗活嗎?”

永曆連連點頭,說道:“隻要能吃飽,幹什麼都行!”

農夫想了一下,然後說道:“好吧,我正要去給城內的悅來客棧送木柴,今天得跑三個來回呢,你跟我一起去,先吃飯,然後再來兩個來回,完事,我給你十個大子,怎麼樣?”

永曆一聽,不但管飯,而且還給錢,這可是大好事,於是連忙答應下來。

就在兩人一起向城內走去的時候,永曆“理所當然”地扛起了那捆木柴,跟在了農夫的後邊。

(前三章還在第四卷,想要調卷的話很麻煩,我看還是算了,第三卷就從第四章開始好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