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外包服務公司的發展,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奧爾森和柏莎去了加爾各答,他準備在班加羅爾與加爾各答一帶布局他自己的以軟件產業為核心,向其他產業延伸的完整高新技術產業,這條產業鏈至少需要十家公司,投資正好在預算的三千萬美元左右,當然規模剛開始是非常小的,如果引入獨特的管理模式,是一定可以發展起來的,因為總的思路不變,必須擁有獨立於其他印度和美國企業的競爭優勢,奧爾森最大的優勢就是管理優勢,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後來,奧爾森按照自己的計劃兩個月之內,先後成立了多家公司,總而言之,他要把這三千萬美元在這段時間內全部花完。慶幸的是,印度的IT產業非常的發達,人才非常多,奧爾森在各個公司的薪水遠高於其他外資企業,使得高端人才都願意加入這些公司,給這條產業鏈注入了強大的活力,此外,他還預留了一千萬美元做為一個融資平台,以備擴張的需要。
一天,奧爾森在完成了印度的初步布局之後,和柏莎去吃飯,他突然接到了中國的餐飲公司的電話,說是公司的業務出現了下滑,這下可急了奧爾森,不過他自己有足夠的辦法,他馬上讓印度的公司開發一款產品,是一個數據鏈整合軟件,該軟件的作用就是在餐飲公司使用,通過對顧客的口味和習慣進行有效的記載,並在一定的時間對這些信息進行整合和分析,那麼下一次的時候,服務員就能準確判斷顧客的需要,於是印度的公司馬上開發了這樣的一款產品,並交由中國的餐飲公司,在對餐飲公司的軟件和硬件進行雙重提升後,業績不但回升,還出現了大幅增長,這一次是一個完美的合作,奧爾森非常的自信,在他看來,這樣的問題他是能夠預料的到的,這也讓柏莎對他刮目相看。
奧爾森接下來需要初涉科研領域,借助印度發達的IT產業,奧爾森開始在這裏建造了他在全球的第一個專業科研機構或實驗室,不斷承擔在全球範圍內的科研業務,還需要不斷的開發各種未來的高新技術,以增強未來的競爭力,看來他希望自己能壟斷未來的某些技術。技術的要素無非就是兩點,一點是要舍得投錢,第二點就是效率,以投入最少的錢,獲得最高的效率,恐怕是這奧爾森最拿手的,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管理學家可不是吹出來的。奧爾森主動對接印度的高等院校,合作成立科研機構,於是,科研領域的工作也順利展開。奧爾森在這裏建立了三個重點實驗室,一個負責各類識別技術,一個負責物聯網的傳感器研究和物聯網應用,另一個則負責高端專用芯片的研發,奧爾森多次參與到研發工作上來,他把中國人的勤勞特點發揮的淋漓盡致,竟一度將近四十個小時沒有睡覺,對科學的熱愛,深深的感染其他的科研人員,他經常在實驗室吃快餐,並與工程師一起對研發流程進行反複的優化和重組,采取責任製和獎勵製的雙重管理理念,鼓勵創新成果的轉化,其創新的獎金是其他機構的好幾倍,這也使得研發的效率遠高於其他的研究機構。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奧爾森也知道該讓那些人擔任該擔任的職位,穩定的製度和人才,先進的管理,讓科研步入了正軌,這是一種難得的奇跡,更多來源於對科學技術的專注。奧爾森來到印度的目的也初見成效,為了解決日後的問題,奧爾森以高薪挖來了不少的人才,以提高公司的競爭力,不過也差點挨了官司。同樣如同中國一樣,奧爾森更需要在這裏設立一個監管機構,負責在該地區的監管職能,而監管機構的負責人就是柏莎,奧爾森一向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不過他希望在離開印度之後回到歐洲,成立相關的機構,進行全球化統一的管理,這樣才能避免自由的過度泛濫,也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畢竟奧爾森隻是一個人,不是三頭六臂,用組織管理來取代他個人的管理,才能讓他活的輕鬆一些。
呆在印度的三個月,奧爾森要進行諸多管理領域的培訓,人才總是第一位的,挑選合理的代言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回想自己在這裏的時間,奧爾森居然有些不舍得離開了,在離開印度之前,奧爾森反複叮囑柏莎,等過些日子,柏莎就可以回中國了,等奧爾森處理完歐洲的事情,自然會派出新的人員對該地區負責。而這一回去,意味著什麼,可能是一個全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