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繼位後,開始采取一係列的措施來治理天下。
他任用“八愷”,讓他們處理各事,天下的事情都變的很和睦。
又任用“八元”,讓他們行教化於天下,國家和諧,內外都很平穩。
這一時期也存在一些神話人物,如帝鴻氏的後輩有一個人做事偷雞摸狗,喜歡做一些不義惡劣的事情,被天下人稱作混沌。
少皞氏的後輩有一個人做事很惡毒,被人們稱作窮奇。
顓頊氏有一個子輩,仗著出身,為非作歹,被人們稱作檮杌。
這三個人被當時人稱作“三凶”,用現在的話來講也就是社會毒瘤。人們都很想除之而後快。
於是舜帝將“三凶”都流放了,讓他們不能為非作歹,人們都感到很開心。
帝舜在位時,選舉了很多有才能的人,他任命伯禹為司空,幫助處理政事,伯禹也就是後麵繼承舜帝位的大禹。
帝舜任命棄為農官,處理農政,傳播百穀。棄因為傳播百穀的功績,也被稱作後稷,他是帝嚳的兒子,姬姓,也是周的始祖。
帝舜任命契為司徒,幫助處理百姓教化,也就是“申之以孝悌之義”。契,子姓,是帝嚳的兒子,被稱作“火神”,他也是商的始祖。
帝舜任命伯益為禮官,幫助掌管禮儀典章。伯益,贏姓,他的父親是大費,是秦的始祖。
帝舜也任用了彭祖為官,相傳彭祖活了八百多歲,世人眾說紛紜,《逍遙遊》中說“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大概彭祖確實很長壽。
這一時期,社會仍然處於部落聯盟製的狀態,大大小小的部落結合在一起,在一個有威望的領袖的領導下,進行開疆拓土,處理地方不服管教,大大小小的事情,對領袖的要求很高,領袖必須能夠服眾,且能夠處理各種政務,因而領袖位置的傳承,常常是以“禪讓製”而進行的。
這一時期對於各個領袖稱之為“帝”,也隻是後世對前人的仰慕,敬畏,所進行的尊稱。
同時根據王位傳承,可以看出,五帝時期的“禪讓製”,是按照同族原則進行的,也就是“同姓而異其家”的原則進行的,選家族內部的賢能之士來進行的,後世的很多人常常批駁“皇帝製度”的皇位繼承製是“家天下”,也應當看到“禪讓製”存在的這一原則。
這一時期,處於母係氏族社會向父係氏族社會過渡階段,人們由隻知其母不知其父的認知階段向隻知其父不知其母的階段過渡,從側麵也反映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正處於進步階段。
舜帝二十歲就以孝而聞名,到了三十歲被堯舉用,到了五十歲代替堯來處理政事,執天子事,到了五十八歲堯去世,過了三年繼承帝位,這空格的三年,大概是統治權力內部的調整與整合。
舜帝從六十一歲開始稱帝,他在位了三十九年,在一百歲的南巡中去世,被埋葬在蒼梧之野。對於這段曆史,其間有很多不可考的地方,因為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的原始社會,人均年齡都是很低的,而且我們都知道,皇帝這種位置的統治者勞心勞力,一般都不會太長壽,舜帝一百歲而壽終正寢,大概帶有後人神化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