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姓公孫名軒轅的人,他剛一生下來就長得很神異,很小的時候就會說話,非常聰明,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天資聰穎,異於常人,他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黃帝,我們華夏兒女常常稱自己是炎黃子孫,也正是起源於黃帝。黃帝的時候,神農氏已經衰弱,天下非常混亂,於是黃帝由是而生,先是與炎帝戰於阪泉這個地方,打了三次仗全部勝利,於是黃帝順利接收炎帝的地盤。
這一時期,九黎部落的首領蚩尤(有一種說法是蚩尤是苗族的祖先,這一點還有待考證)作亂。
於是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最終大獲全勝,黃帝獲得了各個部落的支持與擁戴,被尊稱為天子。
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知道姓名的有十四人。
皇帝居住在軒轅之丘這個地方,娶了西陵的女子,被稱為螺祖,相傳是螺祖教給人們進行養蠶繅絲,編織衣物的,螺祖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玄囂,一個叫昌意。
在黃帝之後,繼承帝位的是他的孫子高陽,被稱作顓頊帝,高陽是昌意的兒子,而昌意是黃帝的兒子。《史記》中這樣記載顓頊帝“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製意,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北至於幽,南至於交址,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可以說是一個極有作為的君主了。
顓頊帝去世後,繼承皇位的是高辛,高辛是蟜極的兒子,蟜極是玄囂的兒子,也就是說高辛是黃帝的曾孫,是顓頊帝的侄子。
高辛被稱作帝嚳,他聰明靈力,知人善用,修身而治國,天下都聽從他的命令,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
帝嚳有兩個兒子,一個叫放勳,一個叫摯,摯為兄長。在帝嚳去世以後,摯繼承帝位,但是沒多久也去世了,於是摯的弟弟放勳繼承帝位。
放勳也就是我們熟知是帝堯,他在位的時候做了很多事情,派羲、和查看日月星辰,編撰曆法,分出一年四季,確定一年為366日。這些都是意義深遠的。
帝堯在位七十多年,將帝位傳給舜,而不將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朱丹,因為他知道朱丹的能力不夠,是難以處理政務的。
舜也被稱作虞舜,名字叫重華,他的父親是瞽叟,瞽叟的父親是橋牛,橋牛的父親是句望,句望的父親是敬康,敬康的父親是窮蟬,窮蟬的父親是顓頊,也就是說虞舜是黃帝的七世孫。
舜是以孝順而聞名天下的,舜的父親瞽叟眼盲,在舜的母親去世後,又娶了一個妻子並生了象,舜的父親在象出生以後就喜歡象而不喜歡舜,並甚至想要殺掉舜,但舜一直恭敬孝順對待自己的父親。因而舜的孝行使得他在二十歲的時候就聞名於世,並被推薦給帝堯,最終帝堯任命舜做了很多事情,舜都做的很圓滿,帝堯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舜,最後也將皇位推舉給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