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土家族文人文學的奠基者(1 / 3)

孫健忠是土家族文人文學的奠基者。他的創作具有一股撲麵而來的濃鬱的鄉土氣息和民族風味,他第一次把不大為世人所知的土家族生活和民族心理範式比較全麵地帶進了中國文壇,填補了土家族書麵文學的空白。孫健忠是一個鄉土作家和民族作家,但他又衝破了民族和地域的界限而獲得全國性的影響。他在全國獲獎的作品有:《甜甜的刺莓》獲首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留在記憶裏的故事》獲首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短篇小說獎,《醉鄉》獲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長篇小說獎,中篇小說集《傾斜的湘西》獲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獎。他的《死街》《舍巴日》《猖鬼》等創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卓越的藝術成就,深得讀者的廣泛讚譽,具有長久的文學價值。龍長順說:“孫健忠是土家族曆史上第一個有影響的作家,曆史的要求和自身的努力把他推上了土家族文人文學奠基者的地位。”這種評價是十分準確而適當的。

孫健忠的整個創作都與湘西及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和命運相關,他的筆觸幾乎始終沒有離開過故鄉的泥土。孫健忠說:“我學習創作是同我對故鄉的那麼一種感情分不開的。”“我的每一篇作品,都離不開我的故鄉和我的民族了。我並不主張狹隘的地方主義和民族主義。我隻是認為,作為一個少數民族作家,理應把反映本民族的人民生活作為自己最神聖的職責。”“我力求在作品中寫出那麼一點湘西味,那麼一點山味和野味,同時,也想磨練出一種屬於自己的語言。”

孫健忠表現當代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和命運,總是把它安置在湘西奇特的自然風光和濃鬱的土家族民情風俗背景上。孫健忠描繪了一幅幅土家族生動的民情風俗畫:三月三吃蒿粑,中秋節“偷”瓜,春節“調年會”跳“擺手舞”(舍巴日),老人死了得跳“撒憂爾嗬”的舞蹈,請媒提親得拿“團圓傘”,準備結婚得送一隻有尾巴的大豬腿,女孩子出嫁得哭嫁,上轎得由嫡親兄弟背,其他還有山歌傳情,“搶親”的古儀,迎親的“摸米”,等等,這些描寫都具有民俗學意義。孫健忠第一次將土家族風俗習慣大量地搬進了文學殿堂,土家族的民情風俗第一次比較集中地在中國文學中得到表現。

孫健忠生動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土家人的生活場景和生活畫麵。孫健忠對土家族日常生活作了大量的描寫,栽稻穀、曬穀子、點包穀、薅草、砍柴、踩糞、養雞、喂豬、碾米、揀瓦、趕集、接親、嫁女、說媒拉纖等,十分具有生活實感。例如孫健忠描寫土家山寨夜裏開會,用水泡過後曬幹的黃篾點亮,火塘裏通夜煨著茶枯火,用焦幹的杉木皮紮個火把照路,架梁起屋念祝詞拋糍粑,都充滿土家山寨的“山味”和“野味”。在孫健忠筆下,婚戀變故,母女罅隙,郎舅矛盾,鄰裏風波,以及幹群關係像生活本身那樣生動地展開,十分鮮活,由於作者對湘西土家族生活非常熟悉了解,又用盡可能精確的筆法寫出自己真實的生命感受,因而比較真切地描繪了湘西土家族人民的生活風貌,透出土家山鄉的泥土味。這一點在《甜甜的刺莓》《醉鄉》等描寫湘西社會生活的作品中有著十分突出的表現。

孫健忠特別將表現土家族的民族心理和性格作為自己藝術追求的目標。在孫健忠筆下土家人純樸善良、淳厚真誠、重情重義。《水碾》的向巴五坦蕩真誠,老少無欺。“情義”是湘西土家族極其重要的民族性格。在這裏即便有商業的往來,也濡染著一種古樸的人情,交易便在人情的信托中進行,半送半賣。當寶亮伸手“隻摸出夠吃一碗光麵的錢”,並很難堪地說“我隻吃一碗光麵”時,作為店主的岩耳“收下錢,端來的卻是一碗肉麵”,並且,“自此以後,寶亮每回來,她都送碗肉麵過去,又從不收他的錢。他以老實和坦誠贏得她的好感”(《舍巴日》)。在這個社會中,他們計較的不是金錢的多少,而是看重情義的深淺。在情義支配下,他們敬老、愛幼、禮讓、守信義、重孝道、講貞操等。《醉鄉》裏老喬保熱心善良,坦蕩真誠。而矮子貴二簡直就是“仁義”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