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記載昆侖在西北,雖然我國西部確實有一條山脈叫做昆侖山,但山海經作為一本奇書,它裏麵涉及到的地域範圍一直是個謎,記載的東西也都光怪陸離,所以我們不能說如今的昆侖山脈就一定是傳說中那座神山的原型,昆侖山到底在哪兒,曆來都是個眾說紛紜的難題。
我們今天不妨拋開這個問題,先走進古人的傳說,去感受一番那座神山的奇異與瑰麗,昆侖山,也叫做昆侖丘,昆侖墟。山海經中說,昆侖墟,方圓800裏,高萬仞。如果按照古代300步為1裏來算,1裏大概400多米,800裏就是我們現在說的320公裏,方圓800裏就是以320公裏為半徑的圓,麵積大概是32萬平方公裏差不多有2個,河南省那麼大那麼高。
萬仞是多高呢?一仞,相當於古代的8尺。如果以商代的標準來算,1尺等於16.95厘米,那麼一仞就相當於1.36米左右,所以說萬仞應該不會低於1萬米。還有一種說法是昆侖山一重疊著一重,一共疊了九重,從山腳到山頂,總高度為11000裏114步,2尺6寸。從遠處望去,那就像一座巍峨雄偉的巨型城區。
來到昆侖山頂的外圍,可以看見那玉石做成的欄杆內,圍繞著九口井和九扇門門外一頭威風凜凜的開明獸,麵向東方站立,守衛著昆侖山,開明獸,身體像一隻大虎,長著9個腦袋,每個腦袋都是人臉。
門內坐落著五城12樓,那是皇帝等眾神在下界的都城,華美的宮殿熠熠生輝。管理這些宮殿的是天神路吾,路吾長著人的臉,老虎的身體,有9條尾巴,同時陸吾還兼管著天上9個區域,以及負責調控仙界中花園的時令節氣。
有人說,這陸吾其實就是開明獸,隻是流傳過程中發生了演變而已。
昆侖山上的動植物非常奇異。一種長得像大樹的稻穀叫做木禾,長達4丈,有5人合抱那麼粗。
一種砂糖樹,花朵是黃色的,果實是紅色的,像紅棗一樣,但沒有和味道,則像李子,具有防水的功效,吃了之後就不會被淹。
一種叫作琅玕的樹,結的果子是珍貴無比的玉石。和琅玕樹差不多的還有珠樹、璿樹、碧樹、絳樹,玕琪樹、文玉樹等等,他們都結著不同顏色的珍珠美玉,十分漂亮。
在開明獸的北麵,還有一種不死樹,據說它的果實是煉製不死藥的原料,昆侖山上空盤旋著鳳凰和鸞鳥。他們頭上頂著盾牌,腳下踏著蛇,胸脯上掛著蛇,專門以琅玕樹的果實為食。
名為離朱的天神,長著3個腦袋,6隻眼睛,住在服常樹上,負責看守琅玕樹,它的3個腦袋輪流睡覺,視力非常好,能在百步開外看見鳥獸新長出來的絨毛。
還有一種極為奇特的物種,叫做視肉。這完全就是一堆肉,但他卻長著一對眼睛,沒有四肢百骸,而且它的肉永遠都吃不完,吃了一塊馬上又長出一塊,一直都保持原來的樣子。
如果從昆侖山往東北方向走,400裏會看見一座槐江之山,那是黃帝在下界的大花園,山上生長著各種神樹異草,還有豐富的金銀美玉,大概由於位置很高,就像是懸掛於雲間,所以稱之為懸圃,懸圃一直往上就是天庭了。
負責管理懸圃的是一個名為英招的天神,英招長著馬的身子,人的臉身上有類似於老虎的花紋,背上長著一對翅膀,他經常在四海之間遨遊。
懸圃的視野極其開闊。向南方望去,可以看見昆侖山處於一片耀眼的火光之中,氣勢恢宏。向西望去,一片廣闊的湖澤映入眼簾。那是稷澤,傳說周朝的始祖後稷曾在此生活。向北方望去,那是雄偉的毗諸之山,“槐鬼離侖”在那裏居住,上方盤旋著凶猛的鷹鸇。向東方望去,那是巍峨的恒山,群鬼聚集在它的四麵八方。
懸圃的下麵一條清澈見底的滛水蜿蜒流淌通往昆侖山附近的瑤池。瑤池是西王母遊玩和居住的地方。瑤水邊有一個無名天神把守。
這天神長得像牛,卻生得8隻腳,2個頭還長著馬尾,聲音就像號角一樣,哪裏看見他,哪裏就會有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