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錢生錢的道理(2 / 2)

在為了有價值的目標而節儉金錢這樣一個努力過程中體現了尊嚴,即使這種努力最後並沒取得成功。它產生了井井有條的想法,使節儉戰勝了奢侈浪費,使美德戰勝了邪惡;它能控製激情,消除憂慮,確保舒適的生活。

節省金錢,即使不多,也可以少流很多眼淚,避免痛苦與心神不安,否則的話這些痛苦與不安就會降臨到我們頭上。擁有一小筆錢,人的步伐就更為輕鬆,心兒也跳得更加歡快。當發生失業或不幸降臨時,他能夠泰然地麵對這一切,他可能依靠自己的資本,可以避免或中止情況的惡化。通過節儉樸素,我們認識到了一個人的尊嚴,生活將成為一種福祉,而晚年也將享有榮譽。

當我們走到生命的終點之時,我們會意識到我們並未給社會增加負擔,或許恰恰相反,我們成為社會的財富與榮耀;而且還會意識到,由於我們的自立,孩子們就會以我們為榜樣,並得到我們留給他們的財富,這樣他們就會以快樂和自立的方式生活在世界上。

人生的第一職責是發展、教育和提升自我,同時也要以合理的方式來幫助自立的兄弟。每個人所共有的自由意誌和自由行動的能力都很大;這一事實已經為很多例子所證明,他們最初的環境非常不幸,但他們成功地在逆境中抗爭並克服了困難;他們從社會最底層和貧困的深淵中脫穎而出,仿佛是為了證明充沛的精力、目標的堅定就可以使社會上獲得上升、發展與進步。難道人性的偉大、社會的榮耀、國家的力量不正是敢於直麵並克服艱難困苦的結果嗎?

一個人決心要成功時,他已經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正是在發展自己的過程中他才最有可能推動他人的利益。他給了別人最有說服力的說法,而榜樣的力量與言詞上的教誨相比更具有感染力。他做的事其他人爭相仿效。以他自己為榜樣,他以最令人難忘的方式教會了別人要履行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職責,如果大多數人象他那樣做,從總體上說社會將會變得多麼開明、多麼幸福、多麼繁榮啊!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因此社會的幸福與繁榮(或者與之相反)程度是與組成社會的個人狀況相一致的。

對社會待遇不公的抱怨自古以來就有。在色諾芬的節儉中,蘇格拉底問:“為何有的人生活富裕而且有所積蓄,而其他人生活必需品都很匱乏而且同時債務纏身?”伊斯馬薩斯答道:“原因在於前者專注於他們的事業而後者卻對事業不加考慮。”

多數情況下,人的差別基於才智、行動與精力。最優秀的品格從來不會碰巧出現,而是在美德、節儉與深謀遠慮的影響下造就的。

當然,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在犯錯誤。那些指望別人垂青而不是自力更生的人難以成功。吝嗇鬼、無足輕重的人、揮金如土和鋪張浪費的人必定會失敗。事實上大多數人的失敗是他們本身應得的。他們以錯誤的方式來安排工作,而經驗好象對他們沒有任何幫助。

其實,運氣並不象有些人想的那樣能起那麼大的作用。幸運隻不過是實際事務有效管理的代名詞罷了。黎塞留過去常說他不會繼續雇傭一個不幸的人——換句話說,即一個缺乏實際能力、不能從經驗中得到教益的人。過去的失敗常常是未來失敗的征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希望一切條件都已就緒,而不是為它作準備。我們自然就喜歡目標清晰並能以迅捷直接的方式達到目標的人;喜歡那些能以生動語言描繪做事步驟的人。

成功的願望,即使是積累財富的願望,並不是沒有用處的。毫無疑問,人的內心深處總希望變好而不是變壞。事實上,積累財富的願望構成了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

它為個人的精力與活力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它是海運和工商企業的開端,它是勤勞同時也是自立的基石,它鞭策人們努力工作、從事發明並去超越別人。

沒有一個懶惰的人或奢侈浪費的人最後成了偉人。而正是在那些珍惜一分一秒的人中我們發現了推動這個世界發展的人——通過他們的知識、他們的科學或創造發明。勞動是生存的一種條件。“勞動是神強加於子民身上的負擔”,這一思想自蒙昧時代以來就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