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大團圓(1 / 3)

突然聽李春兒這麼一問,趙氏,江氏,還有巧兒都是一臉的不解之色,隻有李冬兒愣過之後,隨即想到李春兒所指的是什麼事情。

她和周林成親之前,曾去柳樹村走訪過,還去周家討過水喝,那一次,是她和周林第一次見麵。可當時周林並不知道她的身份,而從那以後,她和周林就沒有見過麵,兩人的婚事也是全靠俏媒婆在中間周旋,哪怕是成親當天,她也是蓋著紅蓋頭上的花轎,就算那個時候周林見到李春兒,有些許驚訝,估計也沒有往深處想。

想到成親當天晚上,周林揭開她的紅蓋頭時,見到她樣子時驚訝的表情,李冬兒現在想起來,還是忍不住緊張。

所以,當周林臉上驚訝的表情逝去時,不等他出聲,她就內心忐忑的將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訴了他,就怕他對自己會有什麼誤會。好在周林雖然有些驚訝,但聽了她的話之後,也沒有說什麼,甚至還體貼的說,他能理解她。

瞧見李冬兒麵帶笑意的表情,雖然她還沒有說當天晚上周林的反應,但李春兒卻是鬆了一口氣。

說實話,她還真是擔心周林會因為李冬兒隱瞞身份,明著去走訪周家的事情有所誤會。

如今看來,倒是她自己擔心太多了。

見李春兒問出這句話之後,李冬兒也不回答,隻是一個人在那裏笑,而李春兒也是笑而不語,不禁讓趙氏,江氏,還有巧兒三人越發的好奇了,趙氏終於忍不住發問道:“春妮兒,這新郎官成親當天晚上見到新娘子還能有什麼其他反應嗎?”

“娘,新郎官和新娘子都是在洞房花燭夜才是第一次見麵,兩人自然都是內心忐忑,緊張的。可冬兒堂妹的情況有些特殊,因為冬兒堂妹在與堂妹夫定親之前,就已經見過麵了。隻不過,堂妹夫那時候並不知道冬兒堂妹的身份罷了。”知道三人心中好奇,李春兒也不再隱瞞,笑著解了三人心中的疑惑。

說著,不等趙氏再問,就自覺的將她那時候聽到俏媒婆給李冬兒說親之後,說服李冬兒,然後找了個由頭一起去柳樹村周家走訪的事情說了一遍。

“真是胡鬧!這八字還沒一撇的事情,一個姑娘家怎麼能去男方家走訪,還去得這麼光明正大。”聽完李春兒的話,趙氏就忍不住瞪了她和李冬兒一眼,接著又慶幸道:“幸好是沒事,侄女婿也是個明事理的,要是換作其他人,知道了這麼一回事,隻怕是在成親當天晚上就要鬧出個好歹來。要真是如此,以後兩人的日子還怎麼過得下去。”

“娘,這不是沒出什麼事嗎?”李春兒暗暗翻了個白眼,小聲的反駁了一句,眼神突然瞥到門口處出現的人,眨眨眼,帶點調侃味道的道:“堂妹夫與冬兒堂妹的感情這麼好,說不定就是因為兩人之前見過麵,那個時候,兩人就彼此有了好感。成親沒幾天,感情就好得像蜜裏調油似的,這才一下子沒見著冬兒堂妹,堂妹夫就找過來了。”

說著,就笑看著臉色微紅,從門口走進來的周林,還不忘推了推坐在旁邊同樣臉色通紅的李冬兒。

趙氏正想輕喝她一句,誰知,順著她的視線看去,便看到一臉不好意思走進來的周林,忙放下手中的活,笑著招呼道:“侄女婿來了。”

周林雖然不好意思,但還是有禮貌的笑著朝幾人打招呼,視線在紅著臉,低垂著頭的李冬兒身上掃過,笑著道:“大伯娘,二伯娘,我來看看廚房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

周林這話雖是客氣話,但卻是真心的。他從小與周氏相依為命,而周氏的眼睛看不見,在照顧人方麵,自然是周林照顧她。所以,周林不似其他的男人,秉承著君子遠庖廚的理念,相反,他的廚藝還不錯。

“侄女婿,這廚房可是我們女人的地方,你就是想幫忙,估計也沒地方下手。今天是你和冬兒丫頭最大,隻需陪著老丈人聊天就成,其它的事情都不用管。”雖說周林隻是侄女婿,但江氏沒有女兒,自然也不會有女婿,所以現在看周林完全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滿意。

“對,對,對。都是一家人了,不必那麼客氣,都去堂屋坐著,廚房裏的事情有我和你二伯娘,等飯菜好了,再叫你們。”趙氏對周林這個侄女婿也很是滿意,附合著江氏的同時,也不忘對李春兒和巧兒道:“春妮兒,巧兒,這廚房的油煙味重,懷孕的人最是受不了,你們兩個也到堂屋去坐著。”

說著,望了一眼外麵的日頭,又對在李冬兒的攙扶下,站起身來的李春兒道:“都這個時辰了,春妮兒,你也去看看天楚來了沒有?”

“娘,您這是想念女婿了?”趙氏的話音一落,外麵就響起了周天楚溫和帶笑的聲音。

接著,就見笑意盈盈的周天楚走了進來,後麵跟著從縣城趕回來的李平安。兩人與周林打了下招呼,也不顧及眾人在,自發的走到了各自女人的身邊,周天楚更是不避諱的扶上了李春兒的腰。

而李平安也在詢問著巧兒懷孕的事情。

兩人這一擠,便把李冬兒擠到了周林的身邊。

這一望過去,在趙氏和江氏的眼裏,真真是三對壁人兒,看得兩人笑得合不攏嘴,忙揮手將六人趕出了廚房,說是嫌礙眼。

這一頓午飯,眾人吃得格外開心,熱鬧,特別是做為父母的趙氏和李大業,李大貴,還有江氏,看著自己的女兒,女婿,兒子,兒媳,一個個感情都那麼好,心中除了欣慰還是欣慰。

父母這輩子最欣慰的事情,也就是子女們長大成人,一個個成家立業,生活幸福了!

子女們的事情,是不用擔心了,而現在最令李大業,趙氏,還有江氏擔心的事情莫過於李大貴再娶的事情。

吃過午飯,眾人坐在一起聊了會兒天,李春兒和周天楚便回去了,跟著離開的還是李平安和巧兒。

突然走了四個人,堂屋裏麵一下子就有些冷清下來。這時,在廚房忙活完的趙氏和江氏也出來了,東拉西扯的聊了幾句,便說有悄悄話要和李冬兒說,拉著她就進了房間。

李冬兒不明所以的被兩人拉著進到房間,內心不禁有些忐忑,見趙氏和江氏進了房間之後,就坐在那裏不說話,兩個人眼神卻是在不停的交流著,似是在考慮要怎麼開口。

李冬兒此時的內心本來就有些忐忑,現在見兩人又是如此表情,內心更是緊張,擔心是不是在她出嫁之後,家裏發生了什麼事情,於是,忍不住開口問道:“大伯娘,二伯娘,您們是不是有什麼事情要和我說?”

“冬兒丫頭,大伯娘確實是有件事情要與你說。”李冬兒開口詢問,趙氏也找到了理由開頭,伸手將她拉在身邊坐下,與江氏對視一眼,酌情了一下,才開口道:“冬兒丫頭,是這樣子的,如今你也嫁人了,侄女婿對你也好,大伯娘和二伯娘都替你高興。咱們李家也就你爹,大伯,二伯三兄弟,他們三兄弟的感情自是不用說的。當初因為你娘的事情,連累你們一家子被趕出村子,害得咱們兩家很長一段時間在村子裏遭受著別人的白眼,抬不起頭來做人,我們雖然怨過你娘,不僅連累了咱們兩家,更是害得你們兩姐妹,還有你爹這些年來在外麵受奔波的苦,但好在現在事情已經過去那麼久了,你和你爹現在都回來了,日子也是越過越好,我們的心裏都很高興。現在你也是大人了,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可你爹就不同了,如今隻剩下他一個人守著這個家,冷冷清清的過日子,身邊也沒個知冷知熱的人,而我們都在縣城,回村子的機會也少,很多地方也顧不到他。”

話說到這裏,趙氏稍微的停頓了一下,見李冬兒隻是認真的聽著,除了若有所思的表情之外,並沒有其他抵觸的情緒,趙氏和江氏的心裏同時鬆了一口氣,趙氏接著道:“這些天,你大伯都是和你爹住在一起的,你大伯說,有時候看著你爹一個人坐在堂屋裏頭出神,神情落寞的樣子,瞧在眼裏就覺得心酸。所以,你大伯昨天就找了我和你二伯娘一起商量,是不是該給你爹找個知冷知熱的人過下半輩子。”

趙氏也沒有拐彎抹角,話裏的意思明了,李冬兒聽得很明白,但不得不說,聽到想讓李大貴再娶的事情,她的心裏還是很驚訝的,因為她從來沒有想過這些事情。

雖然心裏從來沒有想過這些事情,但她明白,既然趙氏和江氏拉著她悄悄的說了這事兒,那這事兒,肯定是得得到她的同意才行,畢竟再娶的那個人是她的爹,以後娶回來的那個女人便是她的繼母。哪怕是她已經嫁人了,成了別家的媳婦,可這裏依然是她的娘家。

“冬兒丫頭,我們有這想法,你爹還不知道,我和你大伯娘在這裏跟你說,是想先聽聽你的意見。”李冬兒的沉默,讓江氏有些緊張,很怕她不同意這件事情,雖說當爹想再娶,不一定非得要得到一個嫁出去的女兒同意,但為了不讓李大貴父女倆以後生出什麼隔閡,所以這件事情,還是得李冬兒點頭同意才行。

想到這裏,江氏忙拉著李冬兒的手,輕聲歎道:“冬兒丫頭,你爹那個懦弱的性子,你也知道,以前在你娘麵前,是連聲都不敢吭一聲,你娘說往東,他就絕不敢往西。你爹以前過的是什麼日子,你這個做女兒的最清楚。以前沒過上一天好日子也就罷了,他如今也一把年紀了,咱們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他晚景淒涼。”

頓了頓了,江氏又道:“冬兒丫頭,我們有這種讓你爹再娶的想法,其實不止是為你爹著想,還有一方麵也是為了你。一個家,沒個主事的女人,始終是不行,就拿你這次三朝回門來說,如果不是我和你大伯娘留下來幫襯著,隻怕你和侄女婿回來,家裏是冷清一片,甚至連吃上一頓可口的飯菜都得自己親自動手。可如果家裏有個女人就不同了,至少這些事情,她都會去張羅,不會讓你們覺得,回趟娘家,還不如不回的好。娘家,娘家,就是能讓出嫁女兒覺得最安心,最溫暖的家。再說,你如今已經有了自己的家,你爹再娶一個女人回來,對你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甚至隻有好處沒有壞處。”江氏的話,讓李冬兒心頭一震。

回想著以前四處奔波,遭人白眼的日子,雖然這一切都是拜自己的娘和姐姐,甚至還有她自己所致,可爹也一直陪在她們的身邊,默默承受著這一切。盡管如此,隨著她慢慢的長大,懂事,她也看得出來,爹對她們母女三人其實已經是失望透頂。就是在這樣的失望中,爹變得越來越沉默,無論娘是罵也好,還是與他動手也好,他都一聲不吭,默默的受著,由著娘來。

她知道,這其中有一部份的原因除了爹對娘失望之外,更多的應該是爹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娘,而這樣的習慣,完全是爹一開始在娘麵前就表現得懦弱,而娘在爹麵前表現得強勢所致。

說心裏話,在得知當年被趕出村子之前,大伯他們勸過爹休了娘,讓娘一個人離開村子的事情之後,在她的心裏,曾經怨怪過爹的懦弱。可畢竟這樣的事情已經過去了那麼久,她也知道怨怪是沒有用的,更何況,她現在過得很好。

現在日子是好過了,可她也沒有想過要讓自己的爹給她娶一個繼母回來。

可是,大伯娘和二伯娘的話,又讓她不得不開始想這個問題。

是啊,她如今已經嫁人,娘家對她來說,其實也隻是她偶爾回來小住一兩晚的地方,可這裏卻是能讓她覺得最安心,最溫暖的家。哪個出嫁的女兒回娘家,不希望家裏有人做好了可口的飯菜,張羅好一切,隻等著她回來享受娘家的溫暖與舒心,而不是一回娘家,家裏冷冷清清,所有的一切還都得自己動手。

要真是這樣,那還不如不回的好。

就像二伯娘說的,爹再娶,對她而言,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她現在是別家的媳婦,除了娘家,她還有婆家,雖兩個都是她的家,可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家,過的也是兩家的日子。說白了,她以後是要生活在婆家的,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娘家對於她而言,已經不能算是她的家了,娘家的很多事情她也已經插不上手,與她沒有多少關係了。

此時的李冬兒,心裏真的是很矛盾。

一方麵,她想做個孝順的女兒,讓李大貴再娶,也讓她擁有一個溫暖,熱鬧的娘家。另一方麵,她又害怕李大貴再娶,因為她不知道這次李大貴娶回來的是個什麼樣的女人,萬一又是個與高氏一樣強勢,不會過日子的人,不僅李大貴自己會過得很累,隻怕連她這個已經出嫁的女兒也會受到不少的影響。

李冬兒一直沉默著,這兩個想法一直在她的腦海中盤旋,終於,她似是想通了什麼,望著趙氏和江氏道:“大伯娘,二伯娘,我不反對我爹再娶,可我有一個要求。”

見李冬兒不反對這件事情,趙氏和江氏整個人都放鬆了不少,忙問道:“那你說說,是什麼要求?”

“大伯娘,二伯娘,我爹以前一直被我娘壓著,在家裏一點地位都沒有,甚至連大聲說句話都不可以,這些,我都看在眼裏。如今我娘已經離開了,我爹也算是真正的當家了,所以,我不希望我爹再次過上以前的日子。我希望大伯娘和二伯娘能幫我爹找個性子溫和,會過日子的人,這是我唯一的要求。”李冬兒將自己的要求說了出來。

李冬兒的要求,讓趙氏心中很感動,忙拍著她的手保證道:“大伯娘明白,你放心,我一定給你爹找一個性子溫和,又會過日子的人。”

得了李冬兒的點頭,又讓李冬兒親自去將想法告訴了李大貴,第二天,趙氏便去了俏媒婆那裏,從她那裏再次確定了何氏的情況之後,便讓她去何家說說他們李家的意思,說說李大貴的情況。

下午的時候,俏媒婆就笑眯眯的來到周家找趙氏,這個時候,江氏和巧兒已經隨李平安回縣城去了,大廳裏麵,隻有周夫人和趙氏有一搭沒一搭著聊著天,坐在一旁的李春兒時不時的插上幾句嘴,見到俏媒婆進來,忙扶著腰身站了起來,淺笑著上前兩步相迎,“俏嫂子來了。”

“你這大著個肚子,起什麼身,你俏嫂子我又不是別人,來了就來了。快坐下!”俏媒婆兩步作一步的走到她麵前,嘴裏一邊說著,一邊扶著她在椅子上坐下。

“俏嫂子也坐。”李春兒笑了笑,吩咐在一旁伺候的小玉上了茶,便讓她退出了大廳。

見此時大廳裏麵沒有其他人在,趙氏也不多跟俏媒婆客套,急忙問道:“俏妹子,情況怎麼樣,那何家是個什麼意思?”

“瞧把你急的,我這不是正想說來著嘛。”俏媒婆笑著嗔了她一眼,端起麵前的茶喝了一口,才道:“你們李家如今也是遠近聞名了,我去到何家,先是將大貴兄弟的情況與他們說了一遍,然後將你們李家的情況大概的說了一二,本來何家倆老因為大貴兄弟的年紀有所猶豫,後來聽我說了能夠妥善安置他們倆老的事情之後,那何氏是想也沒想就同意了這事兒,最後何家倆老也沒辦法,隻得跟著點頭。”

見趙氏麵露喜色,俏媒婆繼續道:“那何氏的意思是,既然雙方都沒有意見,又都是隻想找個人過日子,也不必講究那麼多,隻要將何家倆老先安排好了,再尋個日子讓她進門就成。”

“那成,我先將這事兒和我家老頭子,還有三弟說說,聽聽他們的意思。”本來趙氏也沒打算要將李大貴再娶的事情大辦,如今對方不僅同意了這門婚事兒,還沒有大辦的意思,趙氏心裏當然開心。

正事說完了,四人又閑聊了一會兒,趙氏和俏媒婆便一起出了周家,俏媒婆是回去等消息了,而趙氏則是去了李大貴家,找李大業和李大貴說何家的事情去了。

李春兒知道,李大貴和何氏的事情,算是定下來了,與周夫人說了一聲,便叫了小玉一起去贍養堂安排何家倆老入住的事宜去了。

對再娶這一事,李大貴基本上沒有其他的意見,一切都是聽李大業和趙氏的意思。

何家那邊同意了這門婚事,他二話不說也點了頭,便將此事都交給了趙氏去辦。

趙氏在村子裏待了幾天,心裏也想念在縣城的孫子孫女們,更是放不下家裏的一切,辦起李大貴再娶這事兒自然是風風火火,急急忙忙。

雙方都點頭的事情,又有俏媒婆在中間周旋,辦起來自然是又快又順利。

很快,便定下了何氏進門的日子,是在半個月之後,而李春兒的預產期也剛好在那前後兩三天。

李大貴與何氏的事情確定了下來,趙氏也就閑了下來,想著兩件事情差不多是湊在一起的,便拉了李春兒說,“春妮兒,你未來三嬸子進門的日子定在半個月之後,娘也算過了,你的預產期正好也是那個時候,娘便想著,都還有些時日,不如趁著這個時間,我和你爹回縣城一趟,去瞧瞧家裏的情況,到時候,再叫上你大嫂他們一起回村子裏來。你三叔再娶的事情雖說不大辦,但到底是新人進門,總得熱鬧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