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年代,麵對敵人的封鎖,在地廣人稀的陝甘寧邊區,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不僅成功地克服了困難,還從困難走向了勝利。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延安時期帶頭節約,杜絕浪費,為全社會形成節約和杜絕浪費的風氣,起到了強大的引領和帶動作用。
問:“群眾餘糧能吃多長時間?”陳德發說:“人均餘糧1.5石,足夠一年半的口糧。加上瓜菜,夠吃兩年,可以說實現了耕一餘二。遇上災年,吃稀點,挖些野菜填補,夠3年的口糧。”毛澤東點點頭道:“我們收公糧首先要保證群眾利益,保證群眾不受饑餓。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我們的政府,都是人民的,一切要為人民利益著想,決不能讓廣大勞動人民吃虧。”說話間,飯端上來了。黃米幹飯,4個菜。4個菜分別是炒土豆絲、炒蘿卜片、豬肉燉粉條、酸菜燴豆腐。廚師說:“毛主席招待你們勞模,特意讓做了幾個好菜。”毛澤東樂嗬嗬地看著勞模們說:“快吃吧,我今天沾你們的光,享口福了。”
陳德發端起碗,用勺子往碗裏盛米飯,一不小心,把幾顆米粒掉在飯桌上。陳德發怕別人說自己毛手毛腳,趕快把米粒往桌下扒拉。毛澤東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陳德發的手,勞模們都停止了吃飯,看著毛主席。毛澤東細心地把桌上的米粒一顆一顆撿起來,放進自己嘴裏咀嚼著。
有的勞模說:“毛主席,就您的飯,我們幾個勞模都管得起。掉在桌上的幾顆米粒,您就別吃了。”毛澤東掃視了一圈勞模,嘻嘻一笑道:“怎麼,看我這吃相難看啊?”申長林、陳德發、王德彪趕快說:“不難看。”毛澤東認真地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群眾生產的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呀,我們不能浪費一粒。我說你們勞模,今後不光在群眾中要當生產糧食的模範,還要帶頭當節約糧食杜絕浪費糧食的模範。發揮出你們的示範作用,帶領和引導群眾形成節約糧食杜絕浪費的好風氣。”
有的勞模說,今天親眼見您愛惜糧食不浪費,回去我們就給群眾講,在毛主席家吃飯毛主席把掉在桌上的米粒都撿起來吃了的故事,讓大家向您學習,節約糧食愛惜糧食,杜絕浪費糧食。陳德發跟著說:“對,我們給群眾講毛主席撿米粒吃的故事。”
毛澤東樂嗬嗬地說:“這就對了。給你們勞模稱號,合格呀!”
二
1935年6月,紅一、四方麵軍懋功會師後,部隊近10萬人,集結在岷江西岸的雪山草地。而當時這一帶人煙稀少,邊遠偏僻,荒蕪貧瘠,物產不豐,糧食短缺,落後的封建農奴主製度的束縛,國民黨軍閥和土司、頭人的統治,使雪山草原藏羌等族聚居區生產力受到很大破壞,農業、畜牧業生產都很落後。尤其是那幾年,不斷出現地震、水災、蟲災、旱災、牛羊瘟疫等災害,各族勞動人民十分貧困。紅軍到達雪山草地後雖暫時擺脫了國民黨軍隊的重兵圍追堵截,但缺糧更加嚴重地威脅著紅軍的生存。因此,毛澤東到達雪山草地後,十分關注著部隊的糧食問題。
1935年7月上旬,毛澤東所在的中央縱隊由卓克基向黑水地區轉進,指揮部隊實施鬆潘戰役計劃。沿途所見,均是深山峽穀,茫茫草地,隻有在河穀低窪地帶才有少數青稞、小麥、豌豆、葫豆、元根等農作物,草地上牛羊不多。到達黑水後,毛澤東得知靠近岷江一帶氣候稍溫和的地方,糧食較多些,小麥尚未完全成熟,但畢竟有些莊稼。他心裏稍稍鬆了口氣。
7月10日,毛澤東到達黑水的蘆花,剛住下不久,接到紅一軍團的報告說,該軍團第二師第六團,執行配合掩護右縱隊的任務,原計劃由康貓寺向左經草地繞擊鬆潘,但在龍日壩遇到反動騎兵的攔阻,接戰失利,不得不折回尾右縱隊跟進,並擔任後衛。在草地行軍四天後,進入紅軍翻越的第三座大雪山——亞克夏山(長板山),這時部隊糧食吃光,雪山草地無法找到一粒糧食和可食東西,隻能茹草飲雪,但無法充饑,再加上風雪襲擊被困雪山上,餓死凍死不少,部隊減員十分嚴重,處境十分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