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麵貌的一代偉人 。
1939年10月4日,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說:“十八年的經驗,已使我們懂得: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
在《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 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 》《 論持久戰 》《 戰爭和戰略問題 》等軍事著作中,毛澤東總結了中國長期革命戰爭的經驗,係統地提出了建設人民軍隊的思想,提出了以人民軍隊為骨幹,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建立農村根據地,進行人民戰爭的思想。他為革命軍隊製定了一係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並在解放戰爭中總結出著名的十大軍事原則 。這些是毛澤東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軍事理論的極為傑出的貢獻。建國以後,他提出必須加強 國防 ,建設現代化革命武裝力量(包括海軍、空軍以及其他技術兵種)和發展現代化國防技術(包括用於自衛的核武器)的重要指導思想。
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
主要成就:領導奪取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在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基本製度、毛澤東思想。
代表作品:《矛盾論》、《實踐論》、《論持久戰》、《沁園春·雪》和《毛主席語錄》等等。
毛澤東思想:毛澤東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由毛澤東倡導並在二十世紀中國革命中大範圍實踐的一種政治、軍事、發展理論,一般認為其為馬列主義在中國的發展。
中國共產黨認可的毛澤東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重要理論。
毛澤東思想中比較突出的內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槍杆子裏出政權\"、\"農村包圍城市\"、\"遊擊戰十六字方針\"、\"群眾路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文藝為無產階級革命服務\"、\"三個世界的劃分\"、\"繼續革命理論\"等等。
因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也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
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誌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作者點評:將中國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發展成了一個工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