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平台商業模式帶來的變革與機會(2 / 3)

網絡效應在平台商業模式中可以發揮極大的效用,而平台商業模式也需要利用網絡效應持續增強競爭力。若要窺視網絡效應對人們的影響,騰訊即時通信工具QQ便是最好的例子。騰訊在2000年發布QQ即時通信工具時,正值中國互聯網產業的萌芽期。它增進了人們之間溝通的便捷性,促進了網民間的交流。QQ可以讓用戶發信息給群中好友,共享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僅僅兩年內,QQ的注冊賬戶就突破一億1,同時在線人數最高已超過百萬。之後一年,QQ的用戶數量翻了一倍,突破兩億。倍數增長的衝勁絲毫沒有停止,到了2009年9月,注冊賬戶相比於三年前再次翻倍,達到10.57億。而在2010年3月5日,QQ締造了曆史性的紀錄,同時在線人數最高達到單一應用軟件的全球最高紀錄——1億人次3.

QQ能夠快速增長的關鍵原因,就在於它捕捉到了網絡效應,通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網絡不斷增值,最終變成中國人社會生活的必需品。中國網民規模的高速成長吸引了微軟的MSN(即時通信軟件)在2005年進駐中國,但當時QQ已經擁有接近5億的注冊賬戶總數。原先幫助騰訊拓展疆土的網絡效應此時成了最好的防守壁壘,穩穩掌控先占優勢,擋住了MSN的“入侵”。很少有中國網民願意放棄使用已久的即時通信平台,轉而使用MSN去,因為其所有好友都在QQ的平台裏。所以即使MSN在中國奮鬥了5年,與QQ近80%的市場份額相比,它卻連5%的比例都爭取得極為辛苦。

QQ是個典型的網絡效應案例。而多數的平台企業不僅能夠拓展單一群體間的關係網規模,還能夠連接雙邊(或數邊)使用群體,讓不同的群體也能通過平台相連而達到為彼此增值的目的。為了能讓讀者清楚了解平台戰略的精髓,本書將著重聚焦於多邊市場。

證券交易所就是一個具備此特質的多邊平台。它使資產買賣雙方在此聚集,讓交易所因用戶數目的增長而體現出強大的價值,並通過證券經紀人來協助交易互動,以響亮的名聲吸引優質企業掛牌。當越來越多的投資資金投入某個證券交易所(上海、香港或新加坡)時,規模成長提升了市場的流通性,增加了股權易手的變現性,最終再度吸引更多投資者的參與。而在另一方麵,越來越多需要資金的優秀的新上市公司也慕名而來,進而再度刺激投資方的規模成長。簡而言之,證券交易所不但能從股票買賣方的規模中捕捉到網絡效應,更能從他們與上市企業(投資標的)之間形成的龐大關係網絡中,建立起強大的跨邊網絡效應。可見一個平台生態圈若擁有許多不同的建構團體,則可被稱為“多邊市場的連接體”。存在於這些群體(邊)之間的多重網絡效應,就好像好幾道重複交疊的旋渦般不斷為彼此注入強大的增值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增值力量是自然產生的。每個人在使用這些平台的產品或服務時,或許並非懷著為他人創造價值的心態,但實際結果卻是整體價值的提升。當你的好朋友也購買一部iPhone4(蘋果第四代手機),你的iPhone4的價值便提升了,因為你們可以聯網與對方視頻聯係,或是分享圖片、音樂。當一個陌生人加入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時,你可能就多了一個粉絲,隨時閱讀你發送的信息。因此,平台商業模式容易產生贏家通吃、弱者隻分得殘羹剩飯的現象。

我們將在第二章詳盡介紹不同種類的網絡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