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入宮行
端午節開粽席, 本是滿清入關後, 為了入鄉隨俗,也為收服漢人所使的懷柔手段,這才學著漢人過這節日。先前幾代並不大辦, 畢竟不是屬於滿人的節日, 也就吃吃粽子而已。
之後隨著漢化加深, 賽龍舟、喝雄黃、戴艾草這些細節逐漸講究起來, 為此特意讓皇子福晉進宮住著,就為了到太後跟前繡包蒸粽的,卻是從未有過的行事。
隻是一抬出盡孝這由頭, 誰也不敢指責是折騰或浪費, 更多的, 都在揣測康熙突然來的這一手, 可與近來「伏鳳」一說,有無關連?畢竟要真有, 那事情就大了。
因為叫的是皇子福晉進宮啊!這意味著什麼?
就是說這「伏鳳」也不排除是皇阿哥娶的福晉了啊!
接下來,要真有個娶了「伏鳳」的皇阿哥出線, 那太子還會是太子麼!?
更別說, 近來八貝勒府無巧不巧地出了一場走水, 燒的正是八福晉!
據說這八福晉最終是大難不死、死裏逃生。對照那句「伏鳳三劫出」的批命傳言,這走水是不是劫數?而過了這劫數的八福晉, 三劫可是就滿了!?
有心人立刻把八福晉的生辰八字與生平,拿出來細細檢驗。
這一看,就微妙了。
想當初八福晉與她表妹富蔡明雀在雙雙定親之後, 相約到莊子上騎馬。最後表妹摔馬死了,八福晉卻沒事,鬧的四阿哥與安親王府本該結的親事都黃了,這事許多人都還記得,能不能說就是八福晉渡過一劫?
接下來,平定噶爾丹之後的那次秋獵,八福晉一人策馬草原,雖說是大意摔了,無巧不巧卻也能被路過的四阿哥夫妻救上,還引動一陣火神懲罰的流言,可畢竟八福晉依舊沒事,所以,這又算不算是一劫了?
要再加上走水這次,那不就妥妥地「三劫歷、伏鳳出」了?
太過巧合的時機與傳言,倒讓有些人開始嗤之以鼻,想這什麼「伏鳳」肯定是無中生有、牽強附會而來的說法。然而,架不住康熙接著就叫人進宮了啊!!
所以四爺接到這摺子後,麵色都沉了下來。
即便外頭都把關注集中在八福晉身上,誰知進宮之後,會不會有能人存在而看出寧西命格?而一旦寧西進宮,他雖說能安排人手護在寧西身邊,隻是這些也隻能防的暗害,最糟情況,皇阿瑪根本是明著來的話,那是連防都不可能防的。
然而他能讓寧西抗旨不去麼?首先,辦不辦的到是一回事,若是在這關頭拒絕進宮,豈非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便是這會兒讓寧西裝病,一旦惹起皇阿瑪懷疑,硬要召人進宮治病,那亦是擋不住的。
為此,四爺思索了整個晚上。多番斟酌之後,決定沉住氣,還是送寧西進宮。
畢竟寧西身上的三劫,並不若八福晉身上的那般打眼。
寧西生時難產、五歲出痘,可前次落水病著那時,實際病勢凶險,太醫留下的脈案卻也隻記載發熱。還是他那時不喜後院鬥爭,讓太醫留下的脈案使了法子讓人避重就輕的寫。陰錯陽差之下,這時回頭查脈案紀錄,應當是瞧不出的。
加上他還能在宮外,找上十個八個經歷過「三劫」的貴女,大大攪渾這灘水,便是真有人指認寧西,這伏鳳說法本就不普遍,四爺不信,皇阿瑪能為了幾句莫名的批命,毫無根據之下便把親自下旨晉封的媳婦給如何處置了。
這當中,四爺也在賭,賭他對皇阿瑪的揣摩正確。
四爺並不覺得康熙是真信了「伏鳳」的說法。先前就提過,康熙本人並不是個太過迷信的皇帝,五星連珠如此,秋獵那會兒的升焰亦是,他本身原就是一個更有權力慾望、不願被什麼預兆支配的皇帝。
是以有另一種可能是,康熙這個時機把八福晉弄進宮,要什麼都沒發生,就能說這「伏鳳」並非「天鳳」,終究無解於圍困之局。隻消這結論一出,外頭的風言風語立刻就會失了力道。
所以,情況判斷起來並非太糟。隻不過,上頭考量這麼多,四爺也不得不承認,這些思量的背後,代表著的也隻是一個殘酷的現實而已。
那便是自己這個無成無就的皇阿哥,根本無力抗衡來自皇阿瑪的任何處置。暗恨自己無力的同時,四爺也是覺悟,若皇阿瑪當真要對寧西如何,那他就闖進宮,一同陪著便是了。
這般打定主意後,四爺反倒沒有最初接到摺子那時的緊繃。
當晚,四爺就給寧西說了進宮的事,不想把人嚇得狠了,隻輕描淡寫把局勢說過一遍。就是多提了句,命格這事,外頭查的緊,讓他別自己暴露就好。
而寧西聽完,小小翻了個白眼。
「好吧,原來大夥兒都這麼迷信。以後就不取笑爺了。」
四爺摟了摟懷裏的小福晉,嘆道,「天鳳掛言一出,法事場上確實有些異象。你也別當笑話看,重點不在於真假,在於是否有人把這當真。」
就像他,一路見證寧西周身古怪,異常的好運道,救人救貓必得回報,甚至晉福晉那時的巧合,一樁樁一件件,直到如今,四爺都慶幸自己當真,也才能得了這般寶貝的小福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