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楊修and戲誌才
雖然在文醜那裏鬧了些不愉快,可是公孫續還是沒有停下尋找人才的腳步。
這一次跟隨他的,不僅僅是趙雲和鞠義。還多了兩個人,盧毓和徐庶。
因為他們接下來要見的兩人,不是英勇無敵的將領,而是智珠在握的謀士。
楊修和戲誌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一個是因為太過於聰明,而被曹操賜死。另一個則是曹操前期最重要的謀士,沒有之一。如果不是戲誌才早死的話,荀彧什麼的,估計也隻能排在功勞榜的第二位了。
楊修(公元175年~219年),字德祖,今陝西華陰人,是東漢末年的文學家。楊修學問淵博,極聰慧,任丞相府主簿。史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
‘總知內外,事皆如意。’單單這八個字,就栩栩如生的勾勒出楊修的才情。總知內外,那是什麼樣的人才有的本事?是丞相,也就是說,楊修有丞相之才。而且他還能做到‘事皆如意’,這就相當了不起了。
如果這個時期,還是‘軍國多事’之秋的話,那就更加的了不得了。
楊修,就是這麼一個了不得的人才。
當然公孫續看中的卻不是這些,他的目的很簡單。他看中的就是楊修的才氣,無論他的內政再好,計謀再高。如此一個能夠,洞徹你的心扉的之人。我想無論是誰,也不敢放在身邊。
其實公孫續原本還是想過,將楊修設為軍師。
可是一想到楊修之死,想到他的那張嘴。也隻能忍痛割愛了!
至於戲誌才,純粹就是欣賞這個人而已。看看他,隻是不想他這麼早死。
相信大家都對兩晉時期,大名鼎鼎臭名遠揚的五石散不陌生吧!
五石散不是毒藥,可是容易上癮。而且吃多了,必定中毒。而我們的戲誌才,就是這麼一個癮君子。
好好一個風流倜儻的瀟灑青年,此時已經如同風中殘燭一般。枯瘦如柴,皮膚潰爛,看得人觸目驚心。公孫續還清楚的記得,當日在濮陽城外,看到這兩人的時候。遠遠的看了一眼,就深深的記住了戲誌才。
如此氣度恢弘的人物,如此骨感的青年,留給人的映像太深了。
公孫續覺得,如此人物。不應該這麼早死,他的死去,是三國的一大損失。
所以在回到青龍城的第二天,他就迫不及待的來到了楊修和戲誌才修養的地方。
楊修他們下榻的客房,比之文醜所住的,要好上那麼三分。屋外的士兵,也隻有幾個。
當公孫續走到門口的時候,一個中年的身影已經在那裏等待了。中年人身後,還跟著三個青年人。仔細一看就知道,原來是張仲景和他的三個學生。
“拜見主公!”一看到公孫續過來,張仲景帶著自己的三個弟子,朝公孫續行禮道。
“張大夫,不用多禮!”公孫續幾步快走,敢上前來,雙手托住張仲景的雙臂,不讓他拜下去。
張仲景看到如此情景,也就順勢站直了身子。不過他還是有些好奇,這個時候,正是晚飯時分。主公還叫自己過來,是給誰看病嗎?可是公孫老將軍,不是身體已經康複的差不多了嗎?
難道還有其他的病人,主公這麼急的將自己叫來。看來這個人,在主公心中所占的分量不輕啊。
就在張仲景還在尋思的時候,公孫續微笑著看著他身後的幾個青年人。
一臉溫和的笑著,問道:“這就是你的三位高足吧!讓我猜猜,這位有著君子之風的,一定是你的大弟子。他身邊的那位,英氣逼人,劍眉大眼的,一定是你的二弟子。至於最後的那位,氣度不凡的,就是你的三弟子吧!”
聽到公孫續這麼一說,張仲景也不由得仔細打量了一番自己的弟子,發現還真有那麼回事。
“主公真是目光如炬,火眼金睛啊!”
麵對張仲景的恭維,公孫續笑了笑。
想起了戲誌才的病,公孫續不由得心情有些沉重。一臉凝重的朝張仲景問道:“張大夫,你說常服‘五石散’所導致的疾病,有沒有辦法根治?”
張仲景聽了公孫續的話之後,低頭沉思了片刻,將目光轉向了自己的三個徒弟。
三個徒弟一看著情景就知道,張仲景這是在考察他們,也是在舉薦他們。要是他們說的是正確的,隻要入了主公的視線。對於以後他們的發展來說,有太多的好處。
“師父,主公,弟子覺得還是保守治療的好。一方麵,用名貴藥材,維持病人的生氣,然後加之減少病人服用的間隔。這樣維持下去,隻要不是病入膏肓。至少可以維持,五到十年左右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