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中醫的傳承
將領有了,士兵有了,裝備也有了。
現在公孫續覺得,離自己的無敵之師,隻有一步之遙了。
不過在完成最後一步最前,他還必須得去一個地方。因為這最後一步,並不是單單由自己決定的。
現在公孫續要見的那一群人,他們有一個名字,叫做白衣天使。他們也被稱為,這個世界上最可愛的人。他們救死扶傷,他們與死神搏鬥。將一個個瀕臨死亡的病人,帶回這個世界。
後世他們叫做醫生,現在他們叫做大夫。
說實話,之前說青龍城一直是沒有防禦的,這句話其實有些不確切。至少有兩個地方,一直都是防備森嚴的。
一個是鐵匠區,這個不用說。事關公孫家的大業,不可能沒有防備。可以說,隻要不是公孫續本人派去的人。無論你有什麼理由,隻要進去,就必死。對於這點,絲毫沒有仁慈可言。
另一個就是學院區了,這裏的防備也絲毫不遜色。學院區,並不在青龍城的九大功能區域,而是坐落於內城的南部。這裏密密麻麻的建立著,一些占地麵積非常寬廣的建築。不過現在用上的不多,也就兩個。
一個是盧毓所在的‘青龍學府’,另一個就是我們的醫聖大人所開的‘坐堂醫館’。
當公孫續出現在醫館的時候,正是張仲景一旬之內的講課時間。
隻見約莫數百平的院落之內,密密麻麻的坐著數百個學徒。他們有的已經是白發蒼蒼的老人,有的還隻是十四五歲的少年。有衣服華貴的當世名醫,也有篳路藍縷的遊走郎中。
可不是不管,他們是誰,他們來自哪裏。現在他們都恭敬的坐在堂下,聽著張仲景對於醫理的講解。
這也是公孫續將張仲景請來,而不是招來華佗的原因。
說實話,對於公孫續來說,其實華佗的作用更加的大。畢竟他熟悉的是外科,對於各種手術,以及外科醫書‘青囊書’。戰場之上,最需要救助的一半都是刀傷。對於傷寒什麼的,其實很少的。
不過公孫續清楚的知道,一門學科的發展,最重要的是他的理念的發展。
而張仲景,中醫的辯證理論和臨床,舉世無雙。有人這麼類比過張仲景和華佗,雖然朱德是十大元帥之首,帶兵打仗無人能比,但是還是毛主席領導了中國革命的勝利。
這也能說明,張仲景在中醫上的重要程度。
而且現在公孫續所需要的,也僅僅隻是簡單的隨軍醫生而已。他們並不需要太強大的醫術,能止血,會處理刀傷,和治理一些水土不服,預防一下大規模的傳染病,這些就已經足夠了。
正聽得津津有味的眾人,看到不請自來的公孫續。臉上閃過一絲慍怒,不知道今天是醫聖大人的講課嗎?他們可是為了這一次課,整整等了十天。
如今這個人,就這麼闖了進來。實在是,太沒有禮貌了。
可是講台上的張仲景,看到進來的人。原本盤坐著的他,笑著站了起來。
溫和的說道:“諸位不好意思,今天仲景還有些事。今天的講課,延期到明天。”說著,還朝著眾人歉意的拱了拱手。
眾人看到這幅模樣,也隻好遺憾的一一退了出去。不過還好,他們得到了醫聖大人的承諾。隻不過是多等一天而已,他們有的都已經來了幾個月了,也不在乎多一天的等待。
“張太守,最近可好。在下最近南下了一趟,有些時間沒有見到太守大人了。”公孫續緩緩走近,笑著對張仲景說道。
“公孫少主確實是有許久沒見了,不過我挺喜歡這裏的。還有以後別叫我張太守了,我早就不是什麼太守大人了。以後還是叫我張大夫,這樣聽起來比較親切。”
看得出來,張仲景最近的日子過得不錯。他那張因為勞累過度,而顯得蠟黃色的麵孔,也變得紅潤起來。這可是公孫續特別強調的,醫聖的飲食,可是由他們城主府提供的。
因為他深知,像張仲景這樣的人。一旦投入到醫理之中,那絕對是什麼都忘了。這個時候,必須有人提醒他,照顧他。一個健康的醫聖,才能教出更多更好的學生。也才更加有好的精力,投入到他的研究之中去。
“少主,醫聖大人,咱們還是進去談吧。”這個時候張仲景的管家,老劉站了出來。恭敬的朝,公孫續和張仲景說道。
張仲景聽到管家的提醒,這才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哎呀,瞧我,是在是失禮了。公孫少主,鞠義將軍,請,我們進去邊喝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