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農閑時候,公社就會組織各大隊的勞力去出義務工興修水利,或是修路麼的,當時叫“出伕”,這種做法在那個年代為中國的基礎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地的河道,大路,大壩,水庫,河堤都是那時建成的雛形。
這一年要修的是漕河的河堤,漕河不算長,也不算大,但也是汶口境內一條很重要的河道,擔負著漕河村等七,八個村莊的排水和引流灌溉。
出伕,大光理所當然的在列,可是今時不同往日,自己走了,媳婦一個人在家更會憋屈,難過,思來想去還是讓她回娘家吧!
為了能順利的回娘家,玲新緊趕慢趕的給家裏人每人做了雙鞋,送了過去。
馬老太看著送到眼前的新鞋眉開眼笑,雖然自己時常的對兒媳婦挑三揀四,時常難為,可這個兒媳婦卻也知道輕重,沒跟自己生分很多,有時也娘,娘的叫著,心下高興,雖然兒媳婦回娘家有些活得操心吩咐幾個小的幹,但不也清心,少些不自在,也就欣然應充了兒子,媳婦。
元英和棟亮是高興的,平白多了雙新鞋誰不高興,元英也會做鞋了,但手藝還不行,做出來的鞋自己都不願意穿,隻好給爹穿,老爹不嫌孬。
俊英還是一臉的不以為然“做的還湊和,比娘做的差遠了,我不稀罕,我自己也會做,穿著倒也挺舒服也合腳,我就勉強收下吧!”
“你會做?你會的很,你那做鞋速度,做完都摸的那樣,都得刷兩水才能穿,哈哈!”元英開腔就笑話俊英,“我怎麼就刷兩水了,又沒泥又沒灰的。”說著姐妹倆就打鬧了起來。
俊英的針線活也挺好,就是不幹,白天不上工就串門,晚上隻要有各村裏放電影,唱戲都少不了她,不出去的時候縫不了幾針就磕睡。
玲新卻是在娘家練出來的娘家爹娘,四個弟弟,包括爺爺跟三叔都是她的活,自從玲新學會做鞋,娘的眼神不行,基本不幹了,她的活縫的好,而且快,基本平均兩天一雙鞋。
給公爹劉延凱的鞋沒有要,“我的鞋有穿的,元英做的都給我了,你把這鞋給您爺爺去吧!”
大光便把鞋拿了回來,給爺爺是專門做了的,所以把這雙給了四叔劉延眾,本來也該還人家一雙的。
臨走頭天下午,玲新把鞋給爺爺家送去,爺爺奶奶很高興,連連說好,又把大光叫去吃了晚飯。
爺爺是從心裏高興的,這個長子大孫他是心疼的,從小到大像是無依無靠,比老四也小不了幾歲,可平時吃穿用度,沒法跟老四比,所以有好吃好喝都想著這個大孫子,現在看孫媳婦把大光照顧的很象樣,欣慰的不是一星半點。知道孫媳婦要回娘家又拿出了包茶葉送給親家。
吃完飯回到家,大光神神秘秘的又掏出了三塊錢,“你哪來的錢,算工分的錢不是都給您娘了嗎?”
“嘿嘿,咱就不會有點小家嗎?這是前幾天送公糧的水錢,”
“您娘知道了願意嗎,她不又罵你?”
“她問起來我就說還沒發呢!我不怕她罵”
玲新想了想,把錢收了起來,自己掙工分的錢不也給了婆婆,婆婆都沒說給自己點,哎,再說回娘家也不能空著手吧!
“這就對了,去了後給嶽父買瓶酒,再買些點心給嶽母和弟弟們吃。”
兩個人歡歡喜喜的,可大光又覺的不舍,以前出伕無牽無掛,可這次出伕就不同往日了,大光很是失落,心裏竟然還有酸酸的感覺,這難道就是情就是愛嗎?這又甜蜜又苦澀的感覺,還真怪難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