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6章 王朗(2 / 2)

劉基的眉頭微不可覺地皺了皺,並沒有依言進入。

那家丁像是明白劉基的顧慮似的,笑著說道:“我家老爺有言在先,若是上門拜謁之人,隻要非奸佞之輩,不忠不孝之徒,講明原因之後直接進門即可,不必通報。”

劉基微微有些愕然,對王朗本人更加好奇了。

王府之中假山怪樹倒是隨處可見,景致很是清幽,卻又和那些大家族揮霍金錢得來的不同。這裏雖然肯定花費不小,但是每一分每一毫都肯定是花費到了點子上去了的,每一個銅子都是為了讓這裏的景致更清幽。

花費不菲卻又不鋪張,咋一聽這根本就是矛盾的,但是看到此處景致,才能明白這絕不矛盾。

也許是為了方便,王朗的書房,就在離正門不遠的地方,劉基跟隨著那個家丁,很快就到了,這也讓他稍稍有些遺憾,不能飽覽這裏麵的景致,順便對王朗的了解多加一層。

“老爺,劉刺史的公子想要見你,小的已經將他帶來了。”家丁在書房外麵駐足,長身一躬道。

書房之外除了劉基和這個家丁之外,沒有第三個人的存在,這個家丁的態度如何,王朗幾乎不可能知道,劉基也清楚,哪怕這家丁在外麵對王朗大大咧咧地說話,他沒必要也不可能向王朗多嘴,相信這個家丁也清楚,但是這家丁的態度依然如此恭謹,這讓劉基對王朗的評價又上了一層。

吱呀一聲,書房的木門從裏麵打開了,一個麵容矍鑠,約四十歲許的中年男子,出現在了門口:“你便是刺史大人的公子?”

也不等劉基回答,便點點頭道:“請進吧,寒舍之中,沒有什麼好交代的,還請見諒。”

對於王朗這種不冷不熱的態度,劉基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對,王朗所敬的,是劉繇那朝廷委任的刺史身份,也許還有漢室貴胄的身份,而劉基作為一個晚輩,他就更沒有一下子就貼上來的道理。

進門之後,劉基便畢恭畢敬地向王朗長身一躬道:“王太守,小可此次前來,乃特意代家父表達對太守大人的謝意。在家父窮困之際,唯有太守大人,肯慷慨施以援手,小可闔家上下,不勝感激。”

王朗擺了擺手,臉上沒有一絲笑意:“不必如此,王某為朝廷命官,和刺史大人既有同殿稱臣之誼,又有上下尊卑之責,運送些許錢糧,實屬分內之事,劉公子及令尊,皆不必掛懷。”

劉基苦笑一聲,接著說道:“話雖如此,可是如今有誰會把這種事當成分內之事?上下官互相攻訐之事尚且比比皆是,肯解囊相助者更是鳳毛麟角了,王太守此舉,實在是高義,高義呀!”

“沒什麼高義的,王某隻是做了自己應當做的而已,不必再提。”王朗依舊是板著臉答道,沉默了一下,又接著說道:“劉公子的來意,王某也知道些許。照理來說,王某乃劉刺史的下官,聽從劉刺史的調遣吩咐實屬應該。王某並非貪念權勢之人,隻是今時不同往日,若是所托非人,那王某就成了會稽的罪人了。還請劉公子以及刺史大人見諒。”

沒有想到王朗如此開門見山,劉基有些愣神。

他這一次到會稽來,明麵上是陪項虞,同時來向王朗表示謝意,但是實際上他也未嚐沒有把王朗招攬過去的想法。雖然此舉有摘桃子的嫌疑,但是根據劉基對他的了解,他是一個真正想為這個即將沒落的王朝再做一些事的人,而不像其它很多人,想要趁著亂世,為自己多謀一些福利。

從某種角度來說,王朗他和劉表很像,都是沒有什麼雄心壯誌,隻想將自己下轄的地方治理好,讓百姓安居樂業就是了。甚至於他比劉表還要無私一些,劉表尚且是將荊州經營成了自己的一言堂,說他是楚王都不過分,隻要亂世不結束,沒人拿下他的荊州,那荊州就是他這一支劉家的私有物。而王朗也許是格局還不夠,他所想的,也僅僅是忠君,愛民,這四個字而已。

所以說,實際上王朗這個人,是不應該算作一路諸侯的,如果是在治世,他絕對能成為一個出名的能臣,但是在這亂世,不投奔一路諸侯,或者幹脆自己就成為一路諸侯的話,是不會有什麼出路的。

雖然說起來有些得便宜還賣乖的嫌疑,但是劉基認為,把王朗招攬過去,應該算是兩利。當然了,他本人對於王朗的淺橙色政治屬性也是眼饞得很,他現在最差的,就是處理政務的能人了。

PS:如果說按照一天一更算的話,現在欠了兩章了,會還的。對了,說一天一更的話,不會被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