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北京
北京大國首都
「往裏擠擠, 再往裏擠擠,勞駕了您嘞, 受累給讓個地兒——這鬼天氣!這都第三班了,再上不去準遲到。」
天色剛破曉,今天霧霾還很重, 公車裏的人臉根本看不清, 影影幢幢一個個是灰色的人影,五點剛過,從燕郊開出來的公車就已經滿員, 這條潮汐車道早晚擁堵, 乘客全都是從外地來京的新北京人。上下班單程三小時對他們來說是平常事,同樣擁擠的還有房山、大興甚至是廊坊,北京正慢慢向紐約看齊,大部分在紐約上班的人都住在他們最看不起的新澤西, 就像是北京老二環裏的住戶也根本不承認燕郊住戶能算得上是北京人。
這是一座繁忙又擁擠的城市, 要出門趕約會最好別打車,在路上堵多久絲毫就無法預測,能在工作日晚六點的長安街打到車, 轉身就可以去買彩票, 從郊區到二環中心, 每個地下室裏都擠滿了人, 人們懷著各式各樣的目的來到北京, 這座五味雜陳的城市——在這樣的冬天, 這個形容詞不是虛指, 一下飛機,就能聞到酸溜溜的怪味兒,好想有人在你身邊潑醋,多嗅幾口才能邊嗆邊意識到,這其實就是空氣本身的味,聞多了讓人犯噁心,喉嚨口還有點返鹹。
在這樣的空氣裏,健康也分三六九等,這讓人們更意識到自己的欠缺,和所有的大城市一樣,這裏的住戶都不怎麼快樂,冬日的北京,街頭是一張張沒表情的臉,口罩遮住了大部分,清早從平層公寓往外仰望,就像是走進寂靜之城。打開窗,市聲和PM2.5物質一起蜂擁而入,你才能聽到種種不一樣的對白。
「姐,我下個月得請個假,我媽叫我回去,領了證再回來上班,對象都給找好了,萬紫千紅,一動不動——我弟就等這筆錢結婚。我領了證就回來,保證不耽擱。」美甲技師手機上插著耳機,一邊講電話一邊指指點點,「要一個煎餅果子一杯豆漿,加腸加辣醬,支付寶謝謝。」
「Andy啊,我昨天看了你的報告,做得還不夠好,不夠Push,你能不能下午給我一個Plan B……」身穿筆挺西裝的客戶經理從她身邊跑過,鬆開微信麥克風按鈕,對滴滴司機招手,打著雙閃的黑色邁騰往前開了一小段,司機有氣無力,「滴滴專車為您服務——」
「這個肉是今天的嗎?」菜市場裏,裹著羽絨服的大媽一口標準的京腔,有十幾套拆遷房,每個月吃房租都夠去迪拜瀟灑,但還是對一條豬肉翻來覆去地檢查,手指頭按完了又戳,「我怎麼瞅著有些不那麼新鮮?」
【我不知道,回公司再看看。現在堵在路上了,哎呀媽呀真希望別遲到。】
【23333,轉發微博!】
【今晚KTV歡唱,想參加的留言報名,一人我飲酒醉,起!】
但更多人已經不怎麼打電話了,更喜歡低頭和手機互動,即使打著2333,人們臉上也依然少見笑容,這大概是這座城市通感的一種情緒:從上而下,除了看不見的頂級階層,所有人都覺得自己不夠成功,所有人都存著被拋下的焦慮。這國家在過去60年內經歷了數次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階層的大規模動盪直到90年代以後才漸漸停止下來,有人說這國家的中產階級沒有安全感——當然如此,他們登上這個臺階的時間還沒有太久,遠未超過一代人,這社會上升與下降的通道都還敞開,這讓他們既有向上的野心,又有往下滑落的恐懼,這樣的階層怎麼能不焦慮?
「我怎麼覺得什麼國家都比這兒好啊,在這兒吸著霧霾——又沒法走,離開北京怎麼工作?順義那裏空氣還行,但別墅太遠進城不方便,唉,不說了不說了,喝酒。」
「我都懶得說了,一說就糟心,西城那個房都要簽合同了,房東在交易中心現場跳價60萬,實在是拿不出來……最後也沒辦,合同現在還不知道怎麼弄,還不敢賠我雙倍定金……」
「沒被錄取,隻能上保底的公立了,現在的學校太瘋狂了,入學還要測家長智商,有些題我真的做不出來——我老婆一出來就哭了,算了算了,就當省錢了吧,那套兩千萬的學區房到底沒白買,什麼政策調整?政府不可能叫房價跌,您就聽我給您分析……」
「不好意思,不要插隊可以嗎?」
「誰插隊了,我不就是往前站站嗎?您放心,誤不了您的事!」
「誰都有急事,這不都得一個個來啊?都和您一樣往前站站可不亂了套了?」
在老百姓眼裏不可思議的豪富滿肚子牢騷,平民百姓也不快活,北京主要的問題在於人太多,齟齬隨處可見。一場口角眼看就要成形,卻又因為列車到站無疾而終,地鐵裏不但有霧霾味兒,還有氤氳的人味,各式各樣的浮躁在人群上空飛舞,下個月的房租,想買的名牌包,地下室的蹲坑堵了,信用貸的利息該怎麼還,首付能不能湊齊,是不是該開始在51上投簡歷——
所有大城市的都市病,北京都有,因為故宮的存在,還有過去20年太快的發展速度,有些病還要更重,交通,華北平原工業區帶來的霧霾,房價,對教育資源畸形的吹捧、攀比和溢價,這城市滿溢著焦慮的氣息,很難說人們活得幸福,但如果你走過世界,遊歷過其餘各式各樣的首都,北京,甚至是中國,終究是有那麼幾分不同的。
這不同無法言說,它藏身於人們滿滿的浮躁與焦慮之後——也許可以概括成GDP增速,也許可以提純成對未來的期許,這國家的住民永遠沒想過停歇,永遠不知滿足,他們還相信一個人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擺脫出身的階級,這樣的例子也大量存在於人們身邊,不僅僅隻是都市傳說。向上的通道還沒有關閉,隻要考上大學,就能找到錢念,年輕人隻要夠勤奮,就能找到一份報酬還算不錯的工作,富士康、海底撈,甚至是非洲,這國家總有些地方有用工荒。人們對這一切習以為常,還以為付出大概總歸能得到回報,久而久之,不再滿足於現狀,對未來有了更高的期待,也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