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但生活還是要繼續,蘇岩一連一個月都在外麵跑,宣傳的影響還是比較的大,因為這樣的事情對大眾來說有傳播力,主動傳播才是最好的,所以去鄉下,有許多人已經在詢問哪個地方可以坐鑒定了。
蘇岩當然不會把工作隻放在這個上麵,因為下麵的工作做的再好,沒有製造影響力,那都是無用功,再說,這保護的都是別人家的古董,政府部門的古跡建築都沒有,這算什麼回事?所以蘇岩開始啟動了第二輪宣傳,那就是上報紙。
在網絡還不發達的年代,報紙還是很有市場的,特別是江南本土的報紙,銷量都很不錯,隻要是有條件的人家,都會或多或少的訂上幾份報紙,這從了他們了解這個世界的窗口。所以這並不像後世一樣,報紙隻是廣告商和政府工作人員必看的東西。
在蘇岩的幕後策劃下,江南幾大本土報紙都報道了某個不良的文物販子用幾塊錢就收購了某戶農家喂狗的碗,結果那碗是明朝某位皇帝用過的,價值上萬等等,這要是在後世,那不用想,肯定是虛假新聞,如果有人追根究底的話,那報社跟記者都要倒大黴的,不過這個年代大家單純,很少去想這背後的新聞,就是所謂的民不究,而新聞機構呢,這時的主要任務也是配合政府機構做好宣傳工作,所以這事情就順理成章了。
大家對這權威的東西還是比較的相信,從來沒有考慮過著權威是不是也會騙人,再加上編輯把這些文章都放在了奇聞趣事這類的大眾受歡迎的版塊,所以傳播率比較的高,當然除了少數看過蘇岩策劃方案的人外,大家都不知道這類文章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大部分人都把這當成故事來看,隻有少部分會想起自己家也有一些老把戲,也就動了一些心思,想找人看一看,萬一要是值錢的東西呢?
民間發起了轟轟烈烈的尋寶運動,上層建築還沒行動是不行的,盡管報紙有報道,但是都不是在權威版塊,而且不太正式,蘇岩通過先前建立的報社關係,請他們為局裏麵的副局長做一些專訪,主要講民間文物方麵的一些學術研究,從江南有寶的來源到一些寶物的分類,要說這市文化局還是有一些能人的,很多都是知識淵博的人,講起文物來條條是道。
各位局座們賣弄了知識,也露了臉,對這個也是越來越感興趣,如果才開始的時候還無所謂,到了這個時候就是主動參與了,對蘇岩組織的各項活動也是主動參加。
到了周末,蘇岩精心策劃的另一個大事件開始了,一款民為《江南有寶》的節目開始在江南電視台上印了,牛局長作為節目合作方代表和古玩嘉賓在節目上亮相,引起了大家的轟動,大受觀眾的歡迎,主要是這節目做的很接地氣,並沒有去鑒定什麼價值連城的國寶之類的,而是從一些民間找一些什麼家具、首飾等大家家裏都有的東西,所以每個人都想看一看,是不是自己家也有。
這讓牛局長也意外,他最開始同意蘇岩做這個推廣計劃,是想在電視台露下臉,走個形式,沒想到真的做出了這麼大的影響,最重要的是,這些東西根本用不了多少錢,不過這更能突出蘇岩這個策劃者的能力。
蘇岩也沒想到江南電視台這麼容易就與文化局達成了協議,他還做好了和長海都市頻道合作的打算,沒想到等他把節目內容的方案給對方的陳台長看了之後,陳台長很是感興趣,問了幾個小細節後,親自拍板定下了合作的基調。不過蘇岩仔細想想,也能夠理解,後世的江南電視台就以開放出名,推出了眾多全國知名的欄目,原本蘇岩還想他如果不同意的話,就把後來的選秀欄目等給對方,因為第一款選秀欄目正是江南電視台製作的,好在對方很爽快的答應了,蘇岩也就沒開口,這個拋出來,那就是不務正業。
牛局長對最近文物保護科的工作很是滿意,在大會小會上也做了表揚,其他局長也是受益者,自然沒有反對的理由,局裏麵同時決定,提升蘇岩為副科長,當然科裏麵還隻有兩個人,具體的事情還是要蘇岩來做。
黃大姐受了表揚,心裏麵很是高興,著實的誇獎了蘇岩好幾句,說他會做事,把局裏麵領導的臉麵給宣揚了出去,說來也是,這樣的冷門單位,別說是這些副局長,就是牛局長也不一定能在權威媒體上亮一次像,更別說是這樣的集體亮相了。
事情發展的如同蘇岩預料,其實從下鄉尋寶到報紙宣傳再到電視節目,這都隻是宣傳的初級階段,或許影響比較大,但是對於政府機關來說,這遠遠不夠,除了幾位領導的亮相外,說白了也就是一次有組織的民間炒作,要想在政府部門提升影響,就必須把它提升到一定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