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封門村1963至1981靈異事件 番外·第十八章:過渡與流水賬(2 / 2)

村長對聶先生在平時可是無話不說,可是唯獨在他兒子這件事上對聶先生是閉口不提。而在聶先生說出他的來曆之後更是不與聶先生提起自己出門在外的兒子的事情。

其實,也不是村長不想說,而是怕聶先生誤會。畢竟在那個年月,那些在外求學的毛頭小子都受到了蠱惑,轉變的如同脫了韁的野馬一樣去參加了當時都覺得光榮異常的紅衛兵組織。

村長的兒子雖然一次都沒回來過,不過卻時常郵寄信件回來,而在一次的信件中他偶爾提起過一次他參加了紅衛兵的組織。

這些事情村長自然是沒有跟聶先生提起,但是鄉裏鄉親的哪有不透風的牆?聶先生還是從別的人口中得知了村長兒子是紅衛兵的事情。

聶先生知道了之後嘴上也沒有提,不過卻對村長家的事情留意了下,他就害怕萬一某天他的兒子真的回到家中,那他不就撞到了槍口上了嗎?

而這次,聶先生不知道從哪裏知道了村長的兒子要回來,便借口上山采藥,帶著她朋友的妻子和兒子去山上一個守山人的小屋打算躲一陣子,此時的他還不知道那場史無前例的運動早已經結束並即將永遠的被刻意封存在曆史之中。

聶先生躲出去的事情先不提,咱們先說說這村長兒子。

這小子在很小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出去讀書,由於來來回回的進山不方便,所以一直寄養在一個遠房的親戚家,這一住就是十幾年。

這村長兒子雖然沒有少小離家老大回那麼悲催但是其回鄉的激動程度也是差不多了。這一離鄉就是十年,村外變化翻天覆地,村內卻幾乎還是老樣子,怎麼不能讓這個回鄉的毛頭小子心生激動呢?

村長兒子心中激動,村民們和村長一家更是激動,十年前山裏出去的娃十年之後回來搖身一變變成了個精神的大小夥子,換誰誰不興奮?就更別提村長一家人了,幾乎是對村長兒子說的話百依百順。

這村長兒子回來之後就不打算走了,還說要留在村裏傳播新思想為村子做貢獻。他的要求也簡單,就是想在村子裏蓋一間新房預備著將來好娶媳婦用。

兒子十年未歸,這一點要求當然是要滿足的,不過這村長兒子又說了,這間房子,他要親自指揮監督建造。

村長一聽兒子的話,當時是老淚縱橫啊!嘴裏隻念叨著兒子有出息了,兒子有大能耐了。

村中如此熱鬧,聶先生卻根本不知道,他原本的打算就是在山上多住一段時間,能躲一陣是一陣子,再加上村長一家的喜慶氣氛渲染,所以聶先生一直未出現便也沒有多少人關心了。

還真別說,村長兒子這十年雖然在外邊參加運動,但是學的東西還真多。有一些專業的名詞那些泥瓦匠什麼的壓根都沒聽過,於是村長兒子隻能一句一句的和他們解釋,也算是間接的交給他們一些先進的經驗吧。

可能是村長兒子指揮了幾天看到自己的知識得到了應用,所以此時心中也有點小驕傲,因此老一輩子的人的話他也有些聽不進去了。

不過這也不怪他,年輕人嘛,心浮氣躁,村長一家笑一笑也就過去了,可是沒成想,這一次村長兒子的大意卻釀成了大禍。

工程原本一直進展順利,可是到了上梁的時候卻卡住了。

原來,老一輩子認為,每當房子即將建好的時候,便一定要放鞭炮和爆竹來慶祝,同時要用紅紙寫上“薑太公在此鎮守”等之類的條幅貼在梁上,以鎮災難。

做完這些的時候還要擺一桌酒席,先放一上午,意為讓梁神先享用,然後再宴請施工的工匠們。

可是,村長兒子卻覺得這樣做一來是浪費時間,而來則花費太大,所以堅決不同意。於是當晚施工便由於村長兒子和家裏老人的爭執而停了下來。

晚上回屋的時候,村長的婆娘坐在炕上苦口婆心的勸自己的兒子道“兒啊!你就聽娘一句話吧!請梁神的儀式不能偷工減料!”

“娘,您這是迷信,老思想了,新中國都成立了,咱能別把舊社會的一套再搬出來了嗎?”村長兒子很有自己的一套,而且脾氣強的很,一旦認準絕不回頭。

“哪有你這麼幹的!新房不請梁神,萬一要是招惹點妖魔鬼怪的怎麼辦!本來最近山裏邊就不太平!唉!你這孩子!”

“沒事!我爹是村長,誰敢找咱們的事?再說了,那個什麼什麼老聶不是什麼都知道嗎?誰家要是出點邪門的事他都能解決,大不了咱們請他吃頓酒席不就得了?再說,咱們家還有恩於他,沒事的!”也不知道村長兒子從哪裏知道聶先生的事,此時曾經身為紅衛兵的他竟然把聶先生搬出來說事。

“你這孩子!你等著吧!唉!”村長的婆娘終於是勸不住,妥協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