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顏擦了擦額頭的冷汗,如釋重負:“嗻……不,奴才遵命!隻是不知大帥要對孔有德說什麼?可是要招降於他?”
“你就跟他說,明天早上己時之前,他和耿仲明、沈永忠等人若能主動投降,我便不難為他們,給他們一個痛快的死法,讓他們體麵地入土為安。否則的話,一切後果由他們自負。”
“啊?”
“啊什麼啊?是我說的不夠清楚,還是你識的字太少寫不出來?”
“不不不,奴才明白!奴才這便去寫!”巴顏連聲道。
“快去寫吧!寫好了先拿來給我過目。”
“遵命!奴才遵命!”巴顏磕了頭,忙不迭地告退了。
看著巴顏的背影,龐嶽露出了一絲笑意。譚泰、何洛會這些雙手沾滿漢人鮮血的人渣已經去見了閻王,父子兩代給滿洲韃子當奴才的巴顏也成了大明的奴才“李忠明”,明日孔有德和耿仲明又會落個什麼樣的結局?他心裏真是充滿了期待。
……
第二天天亮後一直到己時,孔有德都沒有派人來請降。隨後,塘馬向龐嶽回報:清軍已開始出營列陣,似乎是要決一死戰。
對這個結果,龐嶽並沒有感到多少意外,當即下令各營整隊,出營列陣。雄渾的鼓號聲中,湖廣鎮各營將士浩浩蕩蕩、有條不紊地奔赴各自的預設位置。雖然剛經曆過一場大戰,全軍尚沒有完全恢複元氣,但全殲譚泰數萬大軍的壯舉卻令他們的自信心達到了頂點,鬥誌之旺盛甚至還要勝過當初。
“投降也得死,隻不過死得痛快、體麵點。大帥的條件如此苛刻,也難怪孔有德和耿仲明不願投降。”張雲禮笑道。
龐嶽則微笑著搖了搖頭:“他們不願投降,恐怕最主要的原因不在此。當年他們被大明的那幫昏官逼得去投靠和自己有血海深仇的韃子,如今又怎會輕易回頭?”
張雲禮若有所思,他想起了多年前的山東吳橋兵變,備受山東官僚和當地士紳歧視和打擊的孔有德和耿仲明舉兵作亂,最後渡海去投降了後金。
“我不否認他們當初受到了不公,也同情他們當時的處境。但這並不是他們投降韃子的理由,也並不是他們理直氣壯地幫韃子屠殺漢人的借口。既然做了那些不該做的事,如今自然得付出代價。我的條件看似苛刻,對他們而言卻算得上是最大的優待。”龐嶽道,“既然他們拒絕了,那咱們也沒什麼好說的,直接送他們上路吧。”
張雲禮點了點頭,突然又想起了一事,笑道:“先是尚可喜和沈誌祥,如今又是孔有德、耿仲明和沈永忠,總計三順王和兩任續順公,東江鎮出身的漢奸竟是全部折在了大帥手上。”
龐嶽卻沒有再笑,而是歎了口氣:“我倒是寧願死在我手上的都是如假包換的真韃子。說到底,這也是一個悲劇,是東江鎮的悲劇,大明的悲劇,也是漢人的悲劇。”
說完後,龐嶽登上了望杆車,開闊的視野令周圍的一切都一覽無餘。
此時,湖廣鎮各營均已列陣完畢,南邊更遠處的廣西鎮、廣東鎮等幾部明軍也已經列好了陣型,從南北兩線將孔有德部的兵馬包圍在了中間。旌旗如海,槍矛如林,一個個森嚴的方陣就像山巒一樣巍峨。
……
(第三卷疆場盡舒淩雲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