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飛鴻原本返回國內也是抱著很大的心理負擔的,若是回來了,但是國主並沒有立金珠為後的心思,那不成了逼婚了?以朱明的強勢,金飛鴻都想象的到今後他們兩兄妹在黑水明國是一個多麼尷尬的存在。
但是同時朱明又是一個非常重感情的人,所以他做出的選擇並沒有出乎大家的意料。
而當金飛鴻帶著從大明帶來的絕密消息回來之後,發現純屬是他庸人自擾了,但是因而負有絕密的使命,倒也不覺得多麼的尷尬和難堪。
“國主,朱棣派出了使團。”金飛鴻報道。
朱明似是已經看穿了這個未來大舅哥的心思:“大明便不去管它了,離國萬裏,他便能如何,倒是你,以後便不必在這麼辛苦的前往大明了,在這國中尋一份差事與你,好好的娶妻生子安定下來。”
朱明的話語親切而又不容置疑的感覺。
確實,這金飛鴻一旦成為了國舅,以後這暗諜工作便不再適合於他了,能夠回到自由城中,從事一項能見天日的工作,那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了,何況能像普通人一樣娶妻生子,這得和失之間,真是不好判斷。
對於朱明迎娶金珠作為正式,也算是眾望所歸,就算是黑水明國的土著中,也沒有發出多少的反對之聲。
金珠向來低調,但也正是這低調成全了他的美名,當地的南洋土著對其並沒有什麼惡感。
而澤麗阿雖然名聲顯著,但是白羅刹的名頭,雖然讓她在自己族人間積聚了極大的聲望,但是要知道南洋除了漢人占絕對的優勢之外,其他的各族都是差不多的,因而這個白羅刹的惡名是傳遍了四麵讓人又愛又恨。
當澤漢六年十二月十二日這一天,朱明大婚的時刻,所有身處自由城中的人都被驚動了。
雖然朱明的宴席隻是局限於黑水明國高層和少量地位崇高之人之間,隨後舉行的納妃儀式也是同樣。
但是這絲毫無法阻擋民眾們的熱情,要知道,這金珠和澤麗阿就等於是地位平齊的朱明兩位老婆,那麼今後誰現誕下龍子,誰就有可能成為黑水明國的太後。
這是比任何種族平等宣言都有用的表示,因而沒有任何土著對此表現不滿,反而是滿懷期待的等著國主大婚的到來。
而漢人更不用說了,看看,國主最終的第一選擇還是漢人,足見漢人在黑水明國地位的重要。
不管民間抱著怎樣的揣測,十二月十二日這一天還是如期到來了。
國王的大婚自然是不向普通人家結婚,但是為了與民同樂,朱明仍是采取了與民間結婚相近的習俗。
長兄為父,金飛鴻在自由城的府邸也就成了娘家,金珠早早的就打扮一新在金飛鴻府中靜靜的等待著。
而朱明作為一國之主,在喧天的鑼鼓聲中,鞭炮聲中親自上門前來迎親,這也成了這場婚禮中最與眾不同之點。
若說普通人家結婚,上門迎親那是絕對應該的,可是朱明是誰,是這南洋一國之主,一等一的人物啊,任誰將閨女嫁給了他隻能是偷著笑,這還上門迎親,當時這決定提出的時候就讓所有人都驚掉了大牙。
當時王銅領銜的諸位大臣隻是建議朱明到時領著王後祭拜先祖,祭拜遙供在自由城中的炎黃牌位,告天儀式結束後,兩對新人大宴賓客,最後大家再熱鬧一陣也就是了。
偏偏朱明還得弄個接親,理由是這樣才夠喜慶,而且隻有這樣,市麵上的真正平民才可以感受到國主大婚帶來的樂趣。
這點確實沒錯,若是關起門來辦,就那麼幾個人,大家熱鬧是熱鬧,但牆裏的熱鬧和牆外的熱鬧完全是兩碼事。
而這樣弄一下則完全不同了,當朱明也像普通人家那樣騎著披紅掛彩的高頭大馬出現在街麵上的時候,早已等待多時的自由城民眾群情激昂了,大家尖叫著欲要一睹國主的風采。
這也讓那些親衛和城衛軍們十分苦惱,今天絕對是他們記憶中的地獄,如此多雜亂的人群,而他們要保護的人身份是如此特殊,讓他們一刻也不敢放鬆,大婚的一整天,他們沒有一個人吃了一口東西,心神沒有一刻放鬆過。
不過人人都心甘情願,原本自由城中的氣氛就是自由積極向上的,而這次朱明的大婚,而且還出現了國王親自遊街迎親的曲目更是讓民眾群情激昂,累積的情緒到達了極點。
因而朱明將金珠的迎出金飛鴻的府邸,上了花轎後,民心在這一刻沸騰了,所有人,不管是漢族還是土著,都是高喊著萬歲萬歲的口號,不少人的眼中還噙滿了淚花,這國主大婚了,黑水明國後繼有人,大夥的日子還有更遠的盼頭,短不了。
當花轎引入王宮後,在船村港王老伯的主持下,兩位都無父無母的新人完成了夫妻對白結為夫婦的過程。
隨後金珠被引入了後宮,而朱明則開始在前院擺開的廷席中吃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