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 拜師(1 / 2)

等到張澤回來的時候,唐伯舒等人才鬆了一口氣。他們是真怕自家東主回不來,那樣的話,他們估計也隻有把店盤出去然後回江南給張澤辦一個風光的葬禮了。

張澤吩咐常威去交罰款,然後便讓唐伯舒打聽一下張載是何許人也!

結果不問不知道,一打聽嚇一跳!

這老頭快七十了,是太湖張氏族長,蕭皇帝親封的幾大學士之首,江南士林領袖。

張氏在太湖已經傳承了不知道幾代了,代代都出讀書人,代代都有人出來做官,雖說都不是什麼大官,但是每代總有人才出現。再加上家風嚴謹,做官都是順帶,主要是治學,所以對做官這事不怎麼上心,不往上鑽營攀爬;恰恰皇帝最喜歡這種人,於是乎曆代皇帝都對其家族有優待。最厲害的是到了這老頭這一代,讀書讀出了名堂,在前朝的時候就被皇帝看重親自封官,一天天的有事沒事就給皇帝解決一些關於文字上的疑難雜症。因此誰知道前朝都亡了,新朝都換了一個皇帝了,這老頭還是在皇帝麵前各種蹦噠,關鍵還升官了,就很離譜!

張澤聽完唐伯舒打聽到的消息後,也是頗為震撼。

這他麼的就是大梁朝的學閥啊!

這種讀書讀成精的人,要當自己老師?毫不客氣的說,這老頭隨便透露個意思說是要收徒弟,保管各路高官顯貴都會不要臉的提著禮物上門推薦自家那不成器的後代子侄,甚至說不定連皇室都會忍不住!

這種文道宗師的弟子,好處有多大難道別人會不知道,可是為什麼會落到自己頭上呢?張澤有點想不通。但可以肯定的是,事出反常必有妖,裏麵說不得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自己沒看透,一定是自己智商還不夠,不代表不存在。

當然琢磨歸琢磨,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的。張澤讓唐伯舒幫自己準備束脩之禮,再找個算命的看看吉日,早點把師拜了好交差;另外寫了一封信,找到古天樂小朋友,讓其幫忙寄給他爸爸。

而張載此時就坐在椅子上,端起茶一邊慢慢的喝一邊眯著眼想事情。

李元恭剛走!

“父親,李公此舉有何深意?還有這張澤何許人也,竟能讓李公登門做說客?”

張一白今年剛滿十七歲,正是花兒一樣的年齡,再加上這孩子頗為孝順,一直守在老父親身邊,因此頗得張載喜愛。

要是讓你知道其實是皇帝的意思,估計你會吃驚的跳起來!

看著自己最喜愛的小兒子,張載沒有回答,還是太天真太年輕了啊!要是自己哪一天突然就腿兒一瞪眼一閉,其當如何,太湖張氏又當如何,張載的思緒飄得很遠。

不過這次都是後事了,自己已經到了這個造反都不殺的年紀,不論是讀書還是做官都到了自己所能到的極致,家族也因自己而愈加興旺,應該滿足了。隻是自己死後的事情,張載不想考慮太多,他怕自己想多了死的更快。

至於李元恭上門,隻為一小兒站台,還是皇帝密令,那就由不得自己拒絕。盡管這個小兒隻是一介商賈,盡管這個小兒年紀輕輕就在教坊司闖出了諾大名聲。誰叫自己隻是個讀書人呢,文人的氣節堅持在某些力量麵前還是要放下的,老張頭看得很清。所以哪怕這個未曾謀麵的弟子是個不學無術道德敗壞的小人,自己捏著鼻子也得認。至於之前李元恭說的後續會運作張一白當京縣主簿一事,不是重點。

張澤挑了個好日子,帶齊了束脩,上門拜師。

張一白看著眼前這個唇紅齒白一臉人畜無害的即將成為自家老子關門弟子的少年郎,實在無法將其與教坊司傳出來的“少年色魔”相提並論。

張一白打散了自己的疑問,帶著張澤進了院子去見自己父親。

隻見一頭發花白的老人端坐在椅子上,見有人進來了,很是隨意的看了一眼,便端起茶杯品其茶來。

然而就是那隨意的一瞥,卻讓張澤眼皮狂跳。因為這眼神張澤很熟悉、上輩子自己還在中東吃沙子的時候,有一次國內的集團領導來視察,後麵開會的時候,坐c位的那位大佬就是這樣的眼神,時刻透露著睿智。

這是個人精啊!

“汝便是張澤?”

“江南張澤,見過學士!”

張澤趕緊硬著頭皮上前見禮。

“老夫本來不欲再收弟子,奈何未曾想到汝竟然能請得動趙國公做說客,看來除了火鍋三國教坊司,汝小小年紀,亦是深藏不露啊!”

老張頭看著張澤,眼神那叫一個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