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收割時節(1 / 2)

林溪一上午跑了好幾趟,給在農田裏忙活的幾人遞送茶水。

忙活了半上午,終於收割完一畝地了。

攏在田埂上的水稻秸稈足有好幾米高。

稍微休息上一會,林溪又跟著林父林母他們換了另一塊地方。

至於林屹山夫妻倆,就留在這,盡快將收割下來水稻脫粒。

脫粒之後,還要盡快將脫粒完成的稻穀攤開晾曬。

按照林家的勞動力來說,一天大概可以收完五畝水稻。

但是,收的太快的話,新打下來的水稻沒地方晾曬。

所以,林父林母都是看著田裏的水稻的成熟程度來收割的。

這樣,等到上一畝的稻穀稍微曬幹了一點,下一畝的水稻,也剛好有地方晾曬。

除了那幾塊竹席,林家院子裏也被曬滿的稻穀。

進家門的時候都是直接從稻穀上踩過去的,因為整個院子裏能曬的地方都被曬滿了。

林溪走進院子裏壓根都沒有落腳的地方,也隻能無奈地“踐踏糧食”了。

三天不到,林溪家裏的三畝水稻就全部收割完了,脫粒也全都脫好了。

再曬上個幾天,等到稻穀裏的水分完全被曬幹,就可用風穀車全部吹一遍,過濾一下稻穀裏的雜質,秸稈和沙塵。

然後再曬上兩天,既可以放進米倉裏了儲存起來了。

除了三畝水稻,林家還有四畝黍和四畝栗,以及零零散散的幾小塊在山坡、偏僻地的栗地。

但是這兩種糧食還沒到收割的時候,水稻收割完還要過上十天才剛好。

等到了收割黍的日子,林溪一家又早早的就出發去了家中的田地裏。

黍和栗不同於水稻,生長時需要幹旱的的環境,耐旱、耐貧瘠,正適合種在那些不肥沃的山坡田地上。

到了種植黍的地方,看著眼前比成年人還高出一個頭高度的植物。

“原來是高粱,這古時候的黍原來就是現代的高粱。”林溪看著眼前一片片茂盛的紅色作物小聲說著。

高粱的收割也跟水稻一樣,說起來,還比水稻更簡單一點。

黍結的果實比水稻長的更集中一點,就在黍的杆子上的頂端,所以隻需要將黍上的最頂端的結滿黍的那幾簇穗子割下來就好了。

林溪走在一行又一行的黍地中間,林父林母以及林屹山夫妻先將黍的秸稈全部砍下,放倒在地上。

將黍的秸稈全部砍掉之後,之後再將秸稈上的穗子全部砍下就好了。

林溪和林芷溪四姐弟就跟在他們後頭拿把小刀,慢慢將秸稈上的果實穗子砍下來,有的甚至不需要砍,用手就能抽出穗子來。

林溪小小一個人正在吭哧吭哧用力割著高粱秸稈上的穗子,小小的娃娃臉上掛著幾滴汗珠。

林溪正幹著活,眼前突然多出一節白白的像甘蔗一樣的東西。

是阿姐林芷溪遞過來的。

“吃吧,小妹,可甜了。”林芷溪溫柔的對著林溪說著。

“阿姐,這是什麼?”林溪就著阿姐林芷溪的手輕輕的咬了一小口。

不硬,咬起來像硬硬的海綿,水分不多,但是吃起來的確有一點甜味。

不像甘蔗那麼甜,但是自帶一股清香,林溪覺得比甘蔗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