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 七 回 遭猜忌條侯斃囹圄 膺重任張騫使西域(1 / 3)

第 十 七 回 遭猜忌條侯斃囹圄 膺重任張騫使西域

朝堂。

大鴻臚出班啟奏:“陛下,今有匈奴部酋徐盧等六人,率部落人眾叩關來降,請陛下定奪。”

景帝問:“一共帶過來多少人眾?”

大鴻臚答:“約有兩萬人眾。”

景帝十分高興,道:“好,好!我泱泱大漢,自當接納萬方,何況是匈奴!下旨將他們安置在代郡、薊州一帶。六人均封列侯,賜予土地!”

此時,周亞夫出班奏道:“臣以為萬萬不可!徐盧等六人,都是在匈奴得罪了單於,窮途末路,才投到我大漢的,倘若匈奴前來討人,我們是送還是不送還?如果送還,又何必接納?如果拒絕送還,則又起邊釁。為了六個匈奴降臣,得使多少生靈塗炭,這是何苦?再者,我大漢文臣武將,須有多大政績,須立多大戰功,才得封侯,而從匈奴逃竄過來的窮途末路之人,竟不費尺寸之功,立馬封侯,豈不寒了天下能臣勇將之心?竊為陛下不取!”

景帝不滿:“亞夫,你這就不對了!這次匈奴兩萬人來降,朕對他們施以懷柔之策,此事必將傳遍匈奴,可使匈奴萬眾知我大漢有好生之德,必然紛紛來投,這樣,我大漢不費一兵一卒,便可瓦解匈奴人心。我大漢的胸襟,應該像大海一樣寬廣,要能容納百川,綏服萬夷,《尚書》中說得好哇:‘奄有四海為天下君’,你身為丞相,怎麼連這個道理都不懂?”

周亞夫氣憤,賭氣道:“臣是個糊塗丞相!”

景帝道:“亞夫,不是糊塗是氣量。老百姓說,宰相肚裏能撐船,你身為丞相,肚裏連六個降臣都容不下,這怎麼能成!”

周亞夫氣呼呼地退回班列,他身旁十四歲的太子劉徹注視著他。

後宮。景帝對徹兒道:“徹兒說說看,父皇今日對徐盧等六人的處置對不對呢?”

“非常對。這也是對匈奴的心戰嘛!”

“徹兒說得好。這是心戰,是不戰之戰。不動兵,而盡得其人,不奪地,而盡得其心,可惜周亞夫不懂這個道理。”

徹兒道:“兒臣看周亞夫不服氣。”

景帝點頭:“父皇也注意到了。他功勞大,父皇一直讓著他,就是敲打他,也還是留有餘地,他也應該收斂點才是。明日朕宴請他,徹兒也參加,朕倒要試試看這個周亞夫是不是個可以托孤之臣。”

次日。內宮,景帝賜宴,景帝坐主位,徹兒坐側位,周亞夫坐客位。

景帝道:“亞夫,今日朕一個,太子一個,你一個,咱們吃頓家常飯。”

周亞夫立起:“謝陛下賜宴。”

景帝道:“上菜。”

太監將酒菜端上,周亞夫麵前是一壺酒,一整塊做熟的豬腿,沒有杯,也沒有刀和筷子。

景帝向亞夫擺手:“丞相請用餐。”

周亞夫無箸可用,麵露不悅的神情。

景帝又請:“丞相請用餐。”

周亞夫忍耐不住,喊道:“尚席,拿筷子來!”

尚席站立不動。周亞夫發火,對尚席道:“我叫你不動麼?”

尚席仍不動,周亞夫怒火衝天。

這時,景帝發話了:“難道這還未滿君意麼?”

周亞夫抑製不住內心的憤怒,立起身來作了一揖:“臣告退!”說罷,拂袖而去。

景帝搖著頭看著周亞夫離去的身影,道:“徹兒,此人怏怏,已不可轄製,看來不能留給你用了。”

幾日後,周亞夫府。

周亞夫正在花園垂釣,有仆人稟報:“相爺,大理寺有人來見你。”

周亞夫驚愕:“大理寺有什麼事找我?不見!”

仆人去了一會兒又回來稟報:“來人說了,要請丞相到大理寺去一趟。”

周亞夫跳起來:“什麼?叫我到大理寺去一趟?大理寺的誰有這麼大的狗膽!”他將魚竿交給侍釣的仆人,吩咐道:“在這兒等著。”周亞夫來到前廳,大理寺來官已在等候。

一見周亞夫,大理寺官連忙躬身施禮,道:“丞相,大理寺卿遇到了一個難斷的案子,想請丞相親自去問一下。”

周亞夫問:“什麼案子?”

“有人告丞相謀反。”

周亞夫大吃一驚:“什麼?有人告我謀反?”他略微想了一想,又道:“真是天大的笑話!回去告訴你們大理寺卿,既然有人告我謀反,那就由著他判好了。”

大理寺官道:“大理寺不敢亂判。還是請丞相到大理寺走一趟的好。”

周亞夫吼道:“給你說過了,不管是誰請,我也不去。”

“要是皇帝請呢?”

“莫非是皇帝要我去不成?”

“丞相明斷,大理寺哪裏敢請丞相對簿?”

周亞夫目瞪口呆。

周亞夫被請到大理寺。大理寺卿一見他,便趕快走下堂來,吩咐道:“快給丞相看座。”

周亞夫坐。大聲大氣地問道:“誰告我謀反呀?”

大理寺卿殷勤地將訴狀遞過來,道:“請丞相親自看狀。”周亞夫看完狀,茫然無措:“告我私藏甲盾五百套,這完全是無中生有嘛!”

大理寺卿卻道:“大理寺已在丞相府拿到這五百套甲盾的實物了。”

周亞夫大吃一驚:“不可能!待我回家去查問。”

大理寺卿道:“丞相既來之,則安之。大理寺已經為丞相準備好了寢室,雖然簡陋,卻還舒適,丞相就不必回家了。”

周亞夫大驚:“難道要囚禁老夫不成?”

大理寺卿道:“不敢說囚禁,隻不過是委屈丞相在大理寺住兩日罷了。”

周亞夫仰天長歎:“罷罷罷,沒想到我周亞夫同父親一樣,也遭牢獄之災!”

周亞夫被囚進裝飾得很好的牢房。

晚上,周亞夫的兒子來探監。周亞夫十分氣憤地問:“大理寺的人說在咱家搜出了五百套甲盾,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周亞夫子道:“兒子給父親惹禍了。皇宮裏處置一批喪葬用的祭器,其中有五百套甲盾,價錢便宜,又是皇宮所產之物,做工十分精細。兒子想父親百年之後,用這些甲盾隨葬很是體麵,就托人買下了。不想管家在給搬運傭夫發工錢時,同一個叫黃二賴的發生口角,他就告到大理寺。”

周亞夫歎了口氣,道:“不是你惹禍,是爹爹自己惹了禍。那日皇上賜宴,現在看來是有深意的,我不該那樣意氣用事,現在後悔也晚了!”

次日,周亞夫被帶進了大理寺廳堂。大理寺卿一見麵就關切地問:“丞相睡了一晚,想清楚了嗎?”

周亞夫道:“是有五百套甲盾之事。不過,那是葬器,並非兵器,是埋入土裏的,怎麼能說我謀反呢?”

大理寺卿笑謔:“就算丞相不在陽間謀反,那也是打算帶到地下謀反呀!”

周亞夫氣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