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不斷變革,別開生麵 2 審時度勢,製定謀略
海爾,作為亞洲品牌500強惟一進入前十名的中國品牌。它是從一個“廢墟”上發展起來的民族企業,一個屬於中國人的自主品牌,僅用了短短20年的時間,即從強手如林的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主要靠的是創新精神。
“海爾價值觀的核心就是創新,世界名牌就是我們的目標。”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如是說。
從1984年到1991年是其第一階段。海爾當時的主打產品是冰箱,在這個階段裏,有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就是1985年的“砸冰箱”事件,在張瑞敏的帶領下,海爾一共砸了76台質量不合格的冰箱,在許多海爾人看來,那錘子不僅砸在冰箱上,更砸在了海爾人心裏。
第二個階段從1992年到1998年,是海爾多元化戰略階段,主要走的是兼並重組的道路,在這個階段中,海爾走的不是“東方不亮西方亮”的路子,而是要求“東方亮了再亮西方”,將一個行業做深、做透,再去做另一個行業,要體現一個企業規模的競爭力,給用戶提供一係列家電完整的解決方案。
而這之後至今的第三階段,海爾全麵進入國際化戰略階段。海爾希望將自己的競爭力、整合資源的能力擴展到全球各地,從企業的國際化轉變成為一個國際化的企業。
發展一批跨國大企業、大集團,打造一批世界級的品牌,是這個時代的需要,是振興民族經濟的需要,也是增強核心競爭力、國際競爭力的迫切要求。海爾的實踐證明,創造世界品牌並非遙不可及。正如海爾曾經和仍然麵臨許多強勁對手一樣,隻要我們不怕困難、堅持開拓、不斷創新,就一定會實現創造世界名牌的目標。
“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這裏孫子強調將帥要根據具體情況變通應敵,臨機處置。而孫子用“九變”來形容這種變化,可見變化之多。
打仗如此,商戰也一樣。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商場情況之複雜,變化速度之快,機遇之短暫,並不亞於兵刃上交鋒的戰場。一個職位較低的領導者如果不能在臨危時全麵兼顧、靈活應變,而是機械地執行上級指令而不考慮當前的局勢,抱著固定的模式不放手,那隻能導致良機錯失,最後的結果隻能是被無情的市場所淘汰。
現今的市場經濟波濤洶湧,千變萬化,我們隻有以變化的眼光來看待變化的市場,才能在商戰中得時順勢,一往無前。
話說孔夫子東遊,來到一個地方感覺腹中饑餓,就對弟子顏回說:“前麵一家飯館,你去討點飯來。”顏回即到飯館,說明來意。
那飯館的主人說:“要飯吃可以啊,不過我有個要求。”顏回忙道:“什麼要求?”主人回答:“我寫一字,你若認識,我就請你們師徒吃飯,若不認識亂棍打出。”顏回微微一笑:“主人家,我雖不才,可我也跟師傅多年。慢說一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難?”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別誇口,認完再說。”說罷拿筆寫了一“真”字。
顏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顏回無能了,我以為是什麼難認之字,此字我顏回五歲就識。”主人微笑問:“此為何字?”顏回說:“是‘認真’的‘真’字”。店主冷笑一聲:“哼,無知之徒竟敢冒充孔老夫子門生,來人,亂棍打出!”顏回就這樣回來見老師,說了經過。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來他是要為師前去不可。”說罷來到店前,說明來意。
那店主照樣寫下一個“真”字。孔老夫子答道:“此字念‘直八’。”那店主人笑到: “果是夫子來到,請!”就這樣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錢走了。
顏回不懂,問道 “老師,你不是教我們那字念‘真’嗎?什麼時候變‘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時候一些事是認不得‘真’的啊。”
《草廬經略》上說:“虛實在我,貴我能誤敵。”兵法上有實則虛之謀略,然則,這都沒有一定的規定,關鍵要看個人的悟性。兵者,“詭道”也,所謂“詭”和“譎”之類的詞語,在兵家那裏是沒有褒義和貶義之分的,而這類詞的意思無非就是一個,那就是變化。在軍事上,與其說是鬥勇,不如說是鬥智。而智,就是變化。所以你要善變,不可拘泥於一格,否則就無法有所創新。
但是,誰都會“變化”,在你變化的同時對方也在變化著,因此要想取勝,就必須要掌握別人的變化,這就要采取反“常”的策略。也許從此入手更容易理解“反者,道之動也”這句話。隻有敢於打破常規,敢於突破創新,你才能在任何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所以說,企業要長久發展,就要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以市場為導向,及時調整經營戰略。不要拘泥於固有的條條框框,保持一定的靈活性,企業才能充滿活力。
變是事物的本質特征,隻有適機而動,以不變應萬變,才能不被時代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