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堂課 健康——生命的價值高於物質 會休息的人,才會生活(2 / 2)

有這樣一個人,他覺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見哲人,尋求解脫之法。哲人給他一個簍子背在肩上,指著一條沙礫路說:“你每走一步就撿一塊石頭放進去,看看有什麼感覺?”那人照哲人說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頭等他。過了一會兒,那人走到了頭,哲人問有什麼感覺?

那人說:“覺得越來越沉重。”哲人說:“這也就是你為什麼感覺生活越來越沉重的道理。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時,我們每人都背著一個空簍子,然而我們每走一步都要從這世界撿一樣東西放進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覺。”

那人問:“有什麼辦法可以減輕這沉重嗎?”

哲人問:“那麼你願意把工作、愛情、家庭、友誼哪一樣拿出來呢?”那人不語。

哲人說:“我們每個人的簍子裏裝的不僅僅是精心從這個世界上尋找來的東西,還有責任。”

生活就是這樣,你要想在簍子裏多裝東西,就得比別人更辛苦,就要付出更多的責任。人生,本來就是一次旅行。隻不過這趟旅行,隻有起點,沒有回程。因此,隻有放慢腳步,才能品嚐人生。

走,是為了到達另一個境界;停,是為了欣賞人生。我們不必把每天都安排得緊緊的,總要留下一點空間,來欣賞一下四周的美景。

無休止的快節奏給執著的追夢人帶來豐厚的物質回報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心靈的焦灼,精神的疲憊,以及健康的每況愈下。這些和時間賽跑的疲於奔命的“快”已使自己迷失了生活方向,使自己離健康幸福的生活越來越遠,我們不妨讓自己慢下來,我們靜下心來讀一些書籍,喝一杯淡雅的茶,與朋友交談一下;推掉一些可放棄的應酬早早回家;開始把周末留給家人、朋友間的團聚……開始慢運動,慢慢吃,慢慢讀,慢慢思考……

所有的“慢生活”與個人資產的多少並沒有多大關係,隻需要有平靜與從容的心態。其實,真的不必等到實現了夢想,完成了責任才開始休息,如果你一定要執著地抱著這個想法,你永遠等不到那一天,你恐怕要抱恨終身了。如果你真的珍惜生命,奉勸你從現在開始,堅決摒棄這種“快”的工作方式。學會愛惜自己,給身心放個假,找回健康充滿活力的人生,是我們眼下最需要解決的事情。

然而,有人認為休息不休息無所謂,即使少休息一會兒也沒什麼,殊不知,人的精力體力總是有限的,無休止地工作,不但不能提高工作效率,反而嚴重損害健康,那是得不償失的事。沒有健康的體魄,哪還能談什麼工作效率呢?正確的態度是勞逸結合、動靜結合,工作時聚精會神,休息時就盡量放鬆,哪怕工作再忙,也要保證必要的休息。這樣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精神愉快,有益健康。

休息是一種境界,一種克服了急躁與盲動之後的精神上的升華,學會休息,也就得到了更大的生命力量!

總之,不會休息的人不會工作,不會休息的人不會生活,不會休息的人也不會擁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