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堂課 健康——生命的價值高於物質 會休息的人,才會生活(1 / 2)

第14堂課 健康——生命的價值高於物質 會休息的人,才會生活

休息與工作的關係,正如眼瞼與眼睛的關係。

——泰戈爾

承擔事業責任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基本需求,隻注重事業成功,為工作失去生活,這是得不償失的,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自己,找回真實的生活。工作在職場快節奏中的都市白領們,他們在職業生活裏奔跑,為了不遲到,他們步履匆匆;為了趕時間,他們在快餐店裏狼吞虎咽;為了提升自己,“充電”學習進速成班;為了工作,為了家庭……他們每天都在跟時針、分針甚至秒針賽跑,到頭來有些人為了承擔事業的重任,而把生活拒之千裏之外……健康更成為一種奢侈。

小王是一個十分敬業的主管,差不多每天都是馬拉鬆式地工作著。不但他個人如此,甚至要求下屬,和他一起共同拚搏。其中一個叫小張的下屬,也是抱著“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這種態度。這樣的工作方式讓他們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讓小張感到很累,他一直以為這就是生活,然而有一日,小張的兒子跌傷了腳,這皮外傷固然不礙事,問題就出在兒子對他的態度猶如陌生人,若即若離。這種陌生感讓小張受到很大打擊,他發現原來自己以前對生活的理解是錯誤的。這種錯誤,讓自己感到很累的同時,也讓家人感到疲憊。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他和上司小王商議,尋求解決之道。雙方協商後提出:“以工作成果來評價我的能力,而不是以我逗留在辦公室的時間作為表現的準則。”在這個原則下,小張有了個人的空間,有時間來改善父子關係,同時,也可以趁機給自己的身心放個假。

這件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工作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一個人要會工作的同時,也要會休息。除了工作,生活中還有很多需要我們花時間和心思去處理的事情,學會休息,給身心放個假是十分必要的。

我們生活在一個壓力極大的社會環境中,為了生活,為了生存,我們承擔起繁重的責任,比如社會責任、事業的責任、家庭責任,我們拚命地工作,但在實際上,不管我們有意或無意、主動或被動,工作幾乎成了生活的唯一內容和支柱。一旦失去了工作,我們不僅會在物質上垮掉,同時也會在精神上垮掉。而在工作中,由於各種原因,又會使我們時時感受難以解脫的束縛,經受無法避免的挫折,從而體驗到深刻的無力感與無奈。

很多人既想在工作上做出一番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又想過著自在愜意的生活。可是,結果總是兩頭不討好,往往得到了這個,失去了那個。為什麼會如此呢?原因很可能出在把工作與生活混為一談。

其實,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如果錯把謀生的工具當成人生的目標,而且太把它當成一回事,就會把自己弄得一團亂。

我們要知道,工作和生活,兩者應該盡可能地區分開來,工作與生活是兩回事,應該用兩種不同的態度來看待。工作上,你演的隻是職務的角色;而回到真實生活裏,你要演的才是你自己。

約翰·列儂說:“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於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生活沉重是我們更多的運用了加法,不妨運用一下減法來生活,你會更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