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堂課 健康——生命的價值高於物質 空虛是健康的大敵(2 / 2)

那麼,我們在生活中該怎樣擺脫空虛感呢?從下麵的寓言中我們或許能感悟到真諦:

神孜孜不倦地造人,一個一個地造出來又一個一個地被魔吃掉。有一天,魔終於忍不住了,暴怒地對神吼道:“你不要再造人了,再造人,我連你一起吃了!”神的眼裏淌出了淚水,說:“可我總得有事做呀!否則我會很寂寞的。”魔沮喪地垂下了頭,低聲說:“我也是。”

我們每天重複地做著許多事,其實就是為了逃避空虛。

空虛是無盡的黑暗,是糾纏的恐怖,是沒有血肉的空空袍袖,是用理不清剪不斷的蛛絲編織的網,所以要逃離空虛。於是,有人一圈圈孤獨地散步,有人拖著鼠標在網絡裏遊蕩……

現實生活中,擺脫空虛感可以采用以下五種方法:

★ 調整需求目標。空虛心態往往是在兩種情況下出現的:一是胸無大誌;二是目標不切實際,使自己因難以實現目標而失去動力。因此,擺脫空虛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生活目標,從而調動自己的潛力,充實生活內容。

★ 求得社會支持。當一個人失意或徘徊時,特別需要有人給以力量和支持,予以同情和理解。隻有獲得社會支持,才不會感到空虛和寂寞。

★ 博覽群書。讀書是填補空虛的良方。讀書能使人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使人從寂寞與空虛中解脫出來。讀書越多,知識越豐富,生活也就越充實。

★ 忘我地工作。勞動是擺脫空虛極好的措施。當一個人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時,就會忘卻空虛帶來的痛苦與煩惱,並從工作中看到自身的社會價值,使人生充滿希望。

★ 目標轉移。當某一種目標受到阻礙難以實現時,不妨進行目標轉移,比如在學習或工作以外培養自己的業餘愛好(繪畫、書法、打球等),使心情平靜下來。當一個人有了新的樂趣之後,就會產生新的追求;有了新的追求就會逐漸使生活內容得到調整,進而從空虛狀態中解脫出來,迎接豐富多彩的新生活。

當你和空虛頑強鬥爭的時候,請記住普希金的這句詩:“生活不會使我厭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