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震非常珍惜這次機會,他邊做邊學,買了很多關於機器操作與維修的書籍,經常是一看就看到半夜,不斷地充實自己。後來,他離開了公司,進入一家美國人開設的“石利洛”飛機零件生產公司當總管。在那裏,蔣震接觸了更多的機器知識,也學到了不少管理知識。
然而好景不長,“石利洛”被捷和集團接手,蔣震丟掉了工作。但此時的蔣震早已今非昔比,經過籌劃,他與友人譚雄於1958年創辦了一個小型修理機械零件工廠,取名“震雄”。
可惜的是,由於他們資本有限,生產技術也很落後,因此生產的機器很快便被市場所淘汰。見此情景,譚雄心灰意冷,便退出了自己的股份。
單槍應戰的蔣震卻沒有被挫折嚇退,在一無資金、二無人脈的情況下,每一天他都有20個小時在工廠度過,甚至數日不回家,連續工作。經過數年如一日的鑽研,蔣震的汗水終於有了回報。1965年,“震雄”推出的螺絲直射注塑機榮獲了中華廠商會第24屆展覽會“最新產品榮譽獎”,一舉打下了自己的地盤。1971年,“震雄”又推出了全油壓增壓式螺絲直射注塑機,備受各大廠商歡迎,“震雄機器”成了響當當的工業品牌。
但是老天注定要給成大事者更多的挫折,就在蔣震準備大展拳腳的時候,1973年,受中東石油危機影響,香港的塑料業首當其衝,數十家工廠先後倒閉。“震雄”也受間接影響欠下了銀行200萬元的貸款,被逼還債。於是就出現了本篇開頭蔣震下馬問前程的一幕。
從命相館回來後,蔣震先是找到銀行交涉,最終獲準將存貨與機器出售後按月還貸。接下來,蔣震便紮根在了廠裏,每天工作20個小時,竭盡全力應對危機。結果3個月後,他便償還了100多萬元貸款。銀行見他信譽良好,也沒有進一步追討欠款,“震雄”贏得一個寶貴的喘息之機。經濟複蘇之後,它便一飛衝天,業務蒸蒸日上。今天的“震雄”,業務遍及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營業額高達數億元。
蔣震的創業事跡恰到好處地印證了我們的開篇之語:失敗非常正常,失敗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能在失敗中奮起。如果你是雄鷹,你遲早會搏擊長空;如果你是駿馬,你必然能馳騁萬裏;如果你是鑽石,你總有一天會發出炫目的光芒。
所以,要感謝並回敬那些生命中的苦難和壓力。經曆了挫折的洗禮,你才能變得更強大;敢於給失敗迎頭一擊,你才能更進一步地接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