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不正常的人,總是想入非非,他不能在現實中實現自己的理想,就會在幻想中靠做白日夢來滿足自己,他始終生活在幻境之中不能自拔,分不清白天和黑夜,興奮和抑製神經發生紊亂,失眠就是常事了。
(7)覺得工作壓力已超過自己能負荷的範圍。
心理不健康的人總是抱怨他的工作負擔太重了,總覺得自己幹得多,別人幹得少,他覺得自己吃了大虧,所以,就會認為自己無法承受工作的壓力,他的工作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
(8)對工作環境失望。
心理上出了問題,人就會對環境作出不滿的反應。首先是對自己的工作環境表示不滿,總是抱怨這條件不幸,那條件不好,不是自己幹不好,而是環境使自己無法幹好。
(9)對生活環境不滿。
抱怨生活環境的人就是自己的心理發生了問題。正常的人都能適應環境,你在某個特定的環境中生活,你無法選擇,你就隻能適應環境,抱怨是無濟於事的。
如果明知道不可改變,還要表示不滿,那就是心理不健康的原因了。
無論什麼人,隻要在心理方麵出現障礙,尤其在意外事故、神經刺激、心理創傷、人際關係矛盾的情況下,都應及時求教於心理醫生。
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一方麵要求助於心理醫生,更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給自己“減壓”、“鬆綁”。隻要把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治愈自己的心理疾病,獲得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包括如下原則:
(1)心理健康的人擁有一套解除心理困頓的私人處方,不是奢望阻止壓力的攻擊,而是積極麵對。
(2)心理健康的人認為,承受挫折隻是人生的一道關卡,人難免會有不愉快,不如意,他們會擊潰憂傷反向快樂。
(3)心理健康的人懂得變通之道,改變固執的性格,讓自己變的更像小草,可以在狂風暴雨中挺立。
(4)健康的人相信,人是情緒性動物,願意接受自己的情緒,懂得如何教育情緒奔流而去。
(5)心理健康的人懂得孤芳自賞和自我陶醉,這意味著這些人知道自己好在哪裏,有能力在孤獨的時候仍然樂在其中。
(6)心理健康的人,不會把挫折壓抑在心底,即使是最小的困頓,也習慣將它完全清理幹淨。
(7)心理健康的人懂得如何結交知己,知心朋友往往是心靈黑河的澄清劑。
(8)心理健康的人擁有趣味、豁達的休閑生活,善於用大自然的美景洗淨心靈的悲緒。
心理健康的人應該不是完美無缺者,隻是那種懂得在逆境中求生,明白如何麵對挑戰,適應環境的人。他們很有現實感,能在成功與失敗之間找平衡點。
我們應該努力地克製自己在緊張焦慮時的情緒反應,使身心達到一種泰然的境界。讓我們擁有健康的心理,以輕鬆、活潑、灑脫的狀態投入到工作、學習、生活中,去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