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十一 保持健康 6.做一個精神健康的人(1 / 2)

習慣十一 保持健康 6.做一個精神健康的人

良好的身體不僅包含強健的體格,還包含有健康的精神。隻有精神健康的人,才會不斷戰勝自己,創造機遇,把自己的事業推向成功。

精神健康的人說話做事光明磊落,從不模棱兩可或用謊言欺騙人,也從不欺騙自己。他們認為,要麼活得轟轟烈烈,要麼活得平平淡淡,無論什麼樣的生活,都能顯示出真實來。

怎樣保持精神健康?關鍵要學習一些心理衛生知識,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進行自我慰藉,及時排除心理障礙,保持心理平衡,從而心情舒暢地投入生活。在平時還應注意做到這樣幾點:

第一,對未來充滿信心。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青春永駐的營養劑。丟棄理想就會無所事事,失去目標,失去動力。身心屈服,萬念俱灰。而堅信“太陽每天都是新的”,為理想的實現而不懈努力,就會深感內心踏實。

第二,對許多事情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易於接受新鮮事物。

第三,有一種滿足感。感激周圍的同事、朋友、家人和生活環境,感激自己現在擁有的一切。但不是消極地沉緬於滿足現狀的自我安慰中,而通過這種方式形成深沉的內驅動力,獲得力量與勇氣,以現在為新的起點,實現新的飛躍。

第四,對客觀環境有很強的適應性。所謂適應,一是承認接納現實;二是調整自己,但並非消極地逆來順受,隨遇而安,而在主、客觀的相互溶解與撞擊中,使自我得到升華。

第五,樂於學習,注意不斷調整自己,樂意學習新的知識技巧,追求耕耘,不計收獲。

第六,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緒。尤其是當受到挫折、損失甚至幹了一件使自己後悔的事情後,能在短時間恢複自己一向樂觀的情緒。

第七,敞開心扉,願意結交新朋友。在交往中不要太勢利,應著重吸取對方的優點,豐富自己的思想。

第八,心態平和,容易諒解別人,並不怎麼看重金錢、功名。不怨天尤人,耿耿於懷或自哀自歎。

第九,經常參加文娛體育活動,排除鬱結,驅散憂愁和緊張。

第十,進入中老年後,忘掉自己的實際年齡。不因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精神負擔,限製自己的創造欲望,注意保持旺盛的青春活力。

總之,人要經常提醒自己,有什麼都不要有不良的心態和情緒;沒什麼都不能沒有信心和樂觀。前者不會改變事物的本來麵目,後者無益於問題的解決。

健康有賴於良好的道德修養。科學研究表明,經常做好事的人心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率低。而那些不講道德、損人利己的人容易損害健康。

精神健康的人是非常自尊的。他們不喜歡生活在別人的陰影之下,他們希望靠自己的奮鬥,自己的能力,拚搏出一塊屬於自己的天地來。因此他們不斷地學習,補充自己的能量,不斷地超越自我,奮鬥在事業的第一線。這樣的人,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但決不依賴他人,他們具有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也尊重別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