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三 立即行動 3.“不猶豫”從而“不後悔”(1 / 1)

習慣三 立即行動 3.“不猶豫”從而“不後悔”

世上有絕大多數的人都因拖延的陋習而一事無成。過度謹慎是缺乏自信的表現,杜絕猶豫,立即行動,你才能與成功靠近。

在現實生活中碰到問題,一般有兩種處理方法:一是果斷處理,二是猶豫不決。前者能夠及時解決問題,為下一步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而後者在做事上既耽誤了時間,又失去了做事的最佳時機。

在拳擊台上,正在爆發一場大戰:彼特與基思正為拳王榮譽而戰。基恩最後勝利,興奮不已,而彼特則垂頭喪氣。在戴上金腰帶時,基恩說了一句名言:“作為拳手,最忌諱的是優柔寡斷,看準了就重重打過去是最好的選擇。”

的確,拳台上沒有退路——不給優柔寡斷者留下一條可以逃脫之路!

人們往往會不自覺地犯這樣的錯誤:在從事一項極為重要的事業時,他們往往先為自己準備好一條退路,以便在事情稍不順時,能有一個逃生之所。但是大概每一個人都應有這樣的認識:即便戰爭進行得非常激烈,如果還有一線退卻之門為他而開,他大概是不會使出自己的全部潛力的。隻有在一切後退的希望都已斷除的絕境中,一支軍隊才肯使出拚命的精神去奮戰到底。

想成功你不妨斷絕你的一切後路,將你自己的全部注意力貫注於你的事業中,並抱有一種無論任何阻礙都不向後轉的克服危機的決心,這樣的精神是最難能可貴的。正是在遇到阻擊時,因為缺乏堅韌的耐力而向後轉,才使這世界多樹立了千萬個因放棄戰鬥而挫敗者的墓碑。

當凱撒率領他的軍隊在英國登陸時,他決意不給自己的部下留任何退路。他要讓他的軍士們明白,此次進攻英國,不是戰勝,就是戰死。為此,他當著士兵的麵,把所有的船隻都燒毀殆盡。拿破侖也一樣,他能摒除一切會引起衝突的顧慮,具有在一瞬間下最後決定的能力。

在現實中,最可憐可歎的是那些一直遊蕩、徘徊不定的人。他們也很想上進,但他們不能使自己像火石一般不曲不折地直飛向目標,他們不曾斷絕自己的後路,他們不曾抱著義無反顧的氣概。

正如一位憂鬱成疾哲學家的感慨一樣,臨死前,隻留下一段對人生的批注:如果將人生一分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猶豫”,後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後悔”。

有一位比較有名氣的哲學家,天生一股文人的特殊氣質,不知道迷倒了多少女人。一天,一個年輕的女子來敲他的門,她說:“讓我做你的妻子吧!錯過我,你將再也找不到比我更愛你的女人了!”哲學家雖然也很中意她,但仍回答說:“讓我考慮考慮!”事後,哲學家用一貫研究學問的精神,將結婚和不結婚的好處和壞處分別羅列出來,之後發現,好壞均等,真不知該如何選擇。

於是,他陷入了長期的苦惱之中,無論他又找出了什麼新的理由,都隻是徒增選擇的困難。最後,他得出一個結論——人若在麵臨抉擇而無法取舍的時候,應該選擇自己尚未經驗過的那一個。不結婚的處境我是清楚的,但結婚是個什麼樣的情況,我還不知道。對!我該答應哪個女人的請求。

哲學家來到那個女人的家中,對她的父親說:“你的女兒呢,請你告訴她,我考慮清楚了,我決定娶她為妻!”女人的父親冷漠地回答:“你來晚了十年,我女兒現在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了!”

哲學家聽了,整個人幾乎崩潰,他萬萬沒想到,向來自以為傲的頭腦,換來的竟是一場悔恨。而後,哲學家憂鬱成疾,臨死前,隻留下一段對人生的批注——如果將人生一分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猶豫”,後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後悔”。

人生哲學真是“不猶豫”從而“不後悔”。對有誌者而言,最大的竊賊就是猶豫,直到現在仍然如此!

有人喜歡把重要的問題擱置一邊,留待以後去解決,這實在是一種不良的習慣。假如你染上了這種習性,就應趕緊下大力氣去練習一種敏捷而有決斷力的本事。無論當前的問題多麼嚴重,需要你瞻前顧後權衡利弊,你也不要一直沉浸在優柔寡斷之中。假使你仍然心存一種凡事慢慢來或幹壞了再重新考慮的念頭,你是注定要失敗的。寧可讓自己因果敢的決斷而犯下一千次錯誤,也不要姑息自己養成一種優柔寡斷的習慣。

一個人在剛開始時不免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但一旦他積累了經驗以後就不會使那些錯誤重犯了。那些在解決每個問題時都想留有餘地的人,他的一生中將會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