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活》——良知的蘇醒】 人性的複蘇——《複活》第三(3 / 3)

聶赫留朵夫到彼得堡後,住在姨媽家。姨夫伊凡·密海羅維奇伯爵是前任國務大臣。聶赫留朵夫通過他的介紹,去拜訪了幾個有勢力的人物。其中有大法官渥爾夫、上訴委員會的委員佛羅比奧夫男爵、官辦教會負責人托波羅夫。但這些上層官僚們,同樣隻顧自己的私利,不管犯人的死活。通過訪問,聶赫留朵夫清清楚楚地看到:“這些官吏,從他姨媽的丈夫、大法官、托波羅夫算起,直到各部會的辦公桌前麵坐著的那些漂亮、幹淨、莊重、自以為了不起的大人先生們為止,雖然明明看見這種局麵使得無辜的人受苦,卻一點也不介意,所關心的隻不過是鎮壓和祛除所有的危險分子罷了”。

瑪絲洛娃上訴案,被大理院以理由不充分駁回。聶赫留朵夫離開彼得堡,把這壞消息告訴瑪絲洛娃聽。這時,瑪絲洛娃已離開了監獄醫院。她被人誣告與醫務助理員勾搭,而被趕回獄中。聶赫留朵夫再次向她表示:自己決心跟她上西伯利亞去。

瑪絲洛娃又重新愛上了聶赫留朵夫,而且愛得那麼深,不知不覺間她完全依照他希望她做的去做了:戒了煙酒,不再賣弄風情。但她又想到這種結合,對他是一種不幸。她不能接受所愛的人為她作出的犧牲。

押赴西伯利亞的犯人起程了。那是個天氣炎熱的七月,街上差不多一片荒涼,少數幾個過路人在路邊陰影裏走著。有的犯人經不起烈日照曬,當場中暑倒斃了。聶赫留朵夫一路為犯人惡劣的處境四處奔波說情,他幾乎成了犯人的袒護者。同時,在他運動下,瑪絲洛娃被調到政治犯行列中。在這個隊伍裏既安靜又和平,也不再受男人的糾纏。瑪絲洛娃感到政治犯都是些“可愛的好人”,並知道了他們跟平民站在一邊,反對上層階級。他們當中有些是屬於貴族階級的,卻為平民犧牲了他們的特權和自由,這使得她特別看重他們,佩服他們。她認識了一個叫西蒙鬆的政治犯。這是個靦腆、謙虛而又意誌力極強的人。他在大學畢業後,加入民粹派,任過鄉村教師,並“公開抨擊他認為虛偽和不公正的事情”。為此,他被捕了。不久,西蒙鬆愛上了瑪絲洛娃。這時,瑪絲洛娃必須在西蒙鬆和聶赫留朵夫之間作出選擇。她感到:“聶赫留朵夫是出於慷慨,又由於過去發生的事情,才向她求婚。可是西蒙鬆卻在她現在的境遇裏愛她,隻因為愛她而愛她。”於是,她接受了西蒙鬆的愛。

聶赫留朵夫靠彼得堡朋友副檢察長塞列寧的幫助,把瑪絲洛娃的案件,由服苦役改判為在西伯利亞近處流放。他把消息告訴給瑪絲洛娃。這時,有一種需要家庭和孩子的想法湧上他心頭。然而,瑪絲洛娃已決定跟西蒙鬆走。她不願意“毀了”聶赫留朵夫的生活。聶赫留朵夫再次遭到拒絕,但他沒有痛苦的感覺。他已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和犧牲去愛她。他付出了足夠的代價來補償自己的過失。於是,他心平氣和地在獄旁椅子上睡了一個又香又甜的覺。最後,瑪絲洛娃和西蒙鬆走了。聶赫留朵夫被留了下來。他在福音書裏找到了五條生活準則:對上帝要虔誠、不起誓、要忍辱、愛敵人、勿反抗。他認為人們如果遵循這五條法則,並不斷悔過自新,便可以“獲得最大的幸福,地上的天國也會建立起來”。他開始過一種全新的精神生活。他的靈魂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