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活》——良知的蘇醒】 人性的複蘇——《複活》第三(1 / 3)

【《複活》——良知的蘇醒】 人性的複蘇——《複活》第三

聶赫留道夫公爵是莫斯科地方法院的陪審員。一次他參加審理兩個旅店侍役假手一個妓女謀財害命的案件。其實事情是這樣的,一個西伯利亞商人司蔑爾科夫到妓院尋歡作樂。茶房卡爾金庚和當過使女的勃契訶娃,見商人有錢便起了謀財害命的念頭。他們把一包藥粉交給瑪絲洛娃,要她放到商人茶杯裏,騙她說是安眠藥。當時,瑪絲洛娃正被商人糾纏得厲害,想擺脫他,便照樣做了。結果商人被藥死了。案發生後,茶房和使女賄賂律師,把罪責全栽在瑪絲洛娃的身上。

在法庭上聶赫留道夫公爵從妓女瑪絲洛娃具有特色的眼神中認出原來她是他青年時代熱戀過的卡秋莎。於是十年前的往象一幕幕展現在聶赫留道夫眼前:那時他還是個大學生,到姑母家的莊園來度暑假,認識了十六歲的卡邱霞·瑪絲洛娃,她是一個農婦的女兒,父親是流浪的吉卜賽人。母親在女地主索菲亞姊妹的牛奶場上工作。瑪絲洛娃三歲時母親死了。女地主看她長得清秀,便把她收養下來。因此,她過著一半小姐,一半婢女的生活。她做女工、收拾房間,用白灰擦亮神像,烤肉、磨粉、煮咖啡,洗些不費力的東西;有時讀書給女主人聽。

年輕的他善良,熱情,充滿理想,熱衷於西方進步思想,並愛上了姑媽家的養女兼婢女卡秋莎。他們一起玩耍談天,感情純潔無暇。

三年後,聶赫留道夫大學畢業,服兵役進了近衛軍團,路過姑媽莊園,再次見到了卡秋莎。在複活節的莊嚴氣氛中,他看著身穿雪白連衣裙的卡秋莎的苗條身材,她那泛起紅暈的臉蛋和那雙略帶斜眼的烏黑發亮的眼睛,再次體驗了純潔的愛情之樂。

這以後,世俗觀念和情欲占了上風,在臨行前他占有了卡秋莎,臨別,他塞給瑪絲洛娃一百盧布,便到部隊去了。此後,聶赫留朵夫連封信也沒捎給過她。後來聽說她墮落了,也就徹底把她忘卻。

現在,他意識到自己的罪過,良心受到譴責,但又怕被瑪絲洛娃認出當場出醜,內心非常緊張,思緒紛亂。他回想起勾引瑪絲洛娃的經過,認為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人。他在誘奸瑪絲洛娃後,一度曾受過良心的苛責。但當他想到上流社會的人都這麼幹時,他便心安理得了。服役期滿後,他去過姑姑家一趟。但這時,瑪絲洛娃早被女地主攆出家門了。之後,聶赫留朵夫為了使自己忘掉犯下的過失,竭力不去想這件事。

在審訊過程中,法官們隻忙於自己的私事,對案件審理卻心不在焉。一位法官因和妻子剛剛吵過架,心情不佳、愁容滿麵。他擔心當他審完案子回家後,妻子給不給他飯吃。另一位法官叫瑪特維伊,老是遲到。他關心的是自己的疾病。他想,從門邊走到他座位那兒,如果走的步數能用三除盡,他患的胃粘膜炎就會好。這段距離走二十六步就可走完,於是他趕緊加了一小步,湊成二十七步。

副檢察官卜列維喝了一夜酒,根本還沒有從酒宴中清醒過來,便開始宣讀起對瑪絲洛娃的審判案件來。他發了一通謬論。他以犯罪的遺傳學來判定瑪絲洛娃有罪。他認為下層階級天生是下賤的,下賤的人必然會犯罪。瑪絲洛娃是妓女,是“最低級的退化的榜樣”,犯罪是毫無疑義的。

審判繼續進行。法院要給瑪絲洛娃定罪了。最後,由陪審員們對瑪絲洛娃寫定罪意見。他們認為瑪絲洛娃沒有搶劫、偷錢的意思,可是忘了加上“沒有謀害性命的意思”,聶赫留朵夫也一時疏忽了。這樣瑪絲洛娃必須判罪了。本來,庭長不同意這意見,但他怕耽誤和紅頭發姑娘的約會,便匆忙結案。宣判瑪絲洛娃押赴西伯利亞服苦役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