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克利斯朵夫》——自由精神的奮鬥】 音樂一樣的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第四
在閱讀《約翰·克利斯朵夫》的時候,人們都能感覺到書中處處充滿著音樂的旋律。這些“音樂”的存在,才使得約翰·克利斯朵夫這個堅毅、勇敢、執著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了讀者的腦海中。由於這個原因,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被人們譽為是“音樂一樣的小說”。
羅曼·羅蘭以他高超的藝術手法,描述了約翰·克利斯朵夫曲折坎坷的一生。不僅如此,他還通過約翰·克利斯朵夫一生的經曆,真實地反映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葉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等國家的社會狀況,嚴厲地批判了歐洲資產階級的墮落與腐朽以及他們對藝術的淩辱與摧殘。
我們知道,《約翰·克利斯朵夫》這部作品深受法國乃至世界人民的喜愛,自出版以來經久不哀。這是由於什麼原因呢?首先,羅曼·羅蘭巧妙地運用了音樂的寫作手法,讓音樂伴隨著約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在他剛出生時,萊茵河因漲水而發出的隆隆聲與嬰兒的啼哭聲融合在一起;童年的時候,他學習鋼琴而彈出的優美的旋律與萊茵河河水的奔騰聲交織在一起;不僅如此,在他精神低落、情緒波蕩時,萊茵河那凶猛的波濤聲又與他相交融;最後,他又因萊茵河那美妙的聲音,心靈慢慢地得到淨化,繼而達到和諧寧靜的理想境界。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約翰·克利斯朵夫》才被後人們稱為“音樂一樣的小說”。
其次,這部小說裏的三位主人公,約翰·克利斯朵夫、奧裏維和葛萊莉亞,他們分別代表著力量、法國浪漫思想和意大利的藝術美。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羅曼·羅蘭是通過敘述三位主人公的人生經曆,來表達他自己所向往的音樂生活。
最後,羅曼·羅蘭描述了一個廣擴的生活畫麵,塑造了一個個栩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向我們展現了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等國家社會的現實。與此同時,他還賦予約翰·克利斯朵夫極其強烈的反抗精神,並以實際行動勇敢的與腐朽不堪的資產階級抗爭。比如,年輕時期的約翰·克利斯朵夫,曾經直言不諱地抨擊那些庸俗的貴族們把藝術作為自己享受生活的工具和賺錢的手段等。
然而,約翰·克利斯朵夫的抨擊力量是弱小的——除了他的好友奧裏維之外,沒有人讚同他的觀點。無可奈何之下,他隻好自己默默無聞地創作他的音樂,最終在音樂的熏陶中他的心靈漸漸地得到了安寧。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音樂對於這部小說的重要性。因為正是有了音樂,約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才顯得更加豐富多彩;也正是有了音樂,約翰·克利斯朵夫才達到了那和諧美好的精神境界。正如羅曼·羅蘭說的那樣:“音樂是全人類的共同語言,是所有藝術中表現力最深刻的一種,亦是溝通人類的最美妙的工具;它可以撫慰我們的心靈,使之欣悅,使之寧馨;而世界也因為有了音樂而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