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近現當代藝術(1 / 3)

浪漫主義

綜述:

1.浪漫主義於19世紀初於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興起,19世紀20年代~30年代,風靡歐洲。浪漫主義以肯定、領揚人的精神價值,爭取個性解放和人權為思想原則。

2.浪漫主義主張有個性、有特征的描繪和情感的表達。構圖變化豐富,色彩對比強烈,筆觸奔放流暢,使畫麵具有強烈的感情 色彩和激動人心的藝術魅力。

3.浪漫主義擺脫了當時學院派和古典主義的羈絆,偏重於發揮藝術家自己的想象和創造,創作題材取自現實生活,中世紀傳說和文學名著等,有一定的進步性。

例:德拉克羅瓦《自由引導人民》、德拉克羅瓦《但丁之舟》、籍裏柯 《梅杜薩之筏》。

象征主義

綜述:

1.象征主義於19世紀末在法國興起。是當時歐洲一部分知識分子對社會生活和官方沙龍文化不滿的反映。他們不敢正視現實,不願直接表述自己的意思,往往采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在幻想中虛構另外的世界,抒發自己的願望。

2.象征主義不滿足浪漫主義的熱情和煽動性。他們追求具有安定感、穩靜的藝術。象征主義和古典主義相類似,沒有動感更好,畫中的人物形態以穩重正確為最好。

3.象征主義強調主觀、個性,以心靈的想象創造某種帶有暗示和象征性的神奇畫麵,他們不再把一時所見真實的表現出來,而通過特定形象的綜合來表達自己的觀念和內在的精神世界。在形式上則追求華麗堆砌和裝飾的效果。

例:夏丹納《希塑》、雷東《維奧莉特·海曼畫像》、雷東《花雲》。

印象主義

綜述:

1.印象主義在早期追求光的描寫,把畫架從室內搬到戶外,在野外作畫,因此又稱為外光派。印象主義於19世紀60年代在法國興起,是西方繪麵史中的重要藝術流派,具有重要地位。1874年莫奈創作的題為《印象·日出》的油畫,遭到學院派的攻擊,評論家們戲稱這些畫家們是\"印象派”,印象派由此而得名。

2.印象主義一詞有兩層含義:一指產生於法國的印象主義流派;另一指包括技法革新在內的印象主義美術思潮及其廣泛的影響,具有世界性意義,同時推動了後印象主義的產生。

3.印象主義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現,主要把身邊的生活瑣事和直接見聞作為題材,多描繪現實中的人物和自然風景。在構圖上多截取客觀物象的某個片段或場景來處理畫麵,打破了寫生與創作的界限。

4.印象主義強調人對外界物體的光和影的感覺和印象,技法上反對因循守1舊,主張藝術革新。

5.印象主義在繪畫技巧方麵,對光和色進行了探討,研究出用外光描寫對象的方法,並認識到色彩的變化是由色光造成的:色彩是隨著觀察位置,受光狀態的不同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

6.印象主義著重於描繪自然的刹那景象,使一瞬成為永恒,並將這種科學原理運用到繪畫中。印象派觀察、直接感受表現色彩變化的微妙的畫風,影響後來的現代藝術非常深遠。

7.印象主義脫離了以往藝術形式對曆史和宗教的依賴,藝術家們大膽地拋棄了傳統的創作觀念和公式。藝術家將焦點轉移到純粹的視覺感受形式上,作品的內容和主題變得不再重要,和表現主義表現內心情感、忽視描繪對象的外在形象不同。

例:莫奈《印象·日出》、畢沙羅《瓦讚村口》、德加《舞蹈課》

新印象主義

綜述:

1.新印象主義,是繼印象派之後在法國出現的美術流派。19世紀80年代後期,一群受到印象主義強烈影響的畫家掀起了一場技法革新。他們不用輪廓線劃分形象,而用點狀的小筆觸,通過合乎科學的光色規律的並置,讓無數小色點在觀者視覺中混合,從而構成色點組成的形象,被一些藝術評論家稱作“點彩派”。

2.新印象主義宗旨:光和顏色(影子)在(瞬間)一段時間內的變化。

例:修拉《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西涅克 《船尾上的景色》、畢沙羅《樹林》。

後印象主義

綜述:

1.後印象主義從印象主義的用光與用色中獲得了諸多啟示,但與之有本質區別,他是第一個西方現代藝術流派。在19世紀末,不少曾受到印象主義鼓舞的藝術家開始反對印象派,不滿足於刻板而片麵的追求光和色,強調作品要抒發藝術家的情感,開始嚐試色彩及形體的表現性。

2.後印象主義將繪畫的形和色發揮到極致,幾乎不顧及任何題材和內容,用主觀感受去塑造客觀現象。他們認為不能像印象主義模仿世界,而是表達畫家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感受。例如你某天心情非常不好,或者心情灰暗,哪怕是陽光明媚你都會覺得很慘淡。這就是人的主觀感受對客觀世界的不同的反映。

3.塞尚、高更和梵高都是在去世後很久才得到社會的承認,他們三人共同開啟了現代藝術的大門,在他們的創作思想、藝術觀念影響下產生了野獸主義、立體主義、表現主義、抽象主義等,使他們徹底地改變了西方繪畫麵貌,由客觀表現走向主觀表現,並使之走向現代,他們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

4.嚴格意義講後印象主義不是團體,也沒有聯合開過畫展,更沒有什麼宣言,隻是三人都脫胎於印象主義又有著共同創作傾向而已。後來的美術史家們發現他們既有與印象主義聯係又不同於印象主義,便稱他們是“後印象主義者”。

例:林高《星月夜》、寒尚《一籃蘋果》、高更《雅各與天使搏鬥》

野獸主義

綜述:

1.野獸主義是自1898~1908年在法國盛行一時的繪畫風格,它雖然沒有明確的理論和綱領,但卻是一定數量的畫家在一段時期裏聚合起來積極活動的結果,因而也可以被視為一個畫派。

2.野獸主義熱衷於運用鮮豔、濃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的顏料,以直率、粗放的筆法,創造強烈的畫麵效果,充分顯示出追求情感表達的表現主義傾向。

3.野獸主義追求更為主觀和強烈的藝術表現。畫風不再特別講究透視和明暗、放奔傳統的透視與明暗關係,采用更加平麵化的構圖、暗麵與亮麵的強烈對比,純粹的寫

實,加入了自己的情感。

例:馬蒂斯《舞蹈》、馬蒂斯《紅色的和諧》、弗抗曼克《夏都的拖輪》

表現主義

綜述:

產生於20世紀的德國和奧地利,於1910年前後趨於成熟,從藝術上來講,具有非常重要的革命性意義

特征:

1.它主張表達自我,而不是取悅他人。

2.強調主觀感受的表達,而不是對客觀對象的描述。

3.為了傳達自己的感受,對客觀對象進行變形、誇張處理。

4.采用原始主義、浪漫主義等手法達到自我情感表現的目的。

5.因此具有生動、怪誕、強悍的特點。

代表人及其作品:

1.文森特·梵高《向日葵》2.最能代表表現主義風格的作品是由門德爾鬆1920年設計的德國波茨坦市愛因斯坦天文台。

例:蒙克《呐喊》、蒙克《生命之舞》、諾爾德《國著金牛飲的舞路》

立體主義

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