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反對現代主義設計的運動(3 / 3)

4.奧利維蒂企業形象設計的成功,為歐洲的其他國家和美國的大型企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提供了樣本。

奧利維蒂公司的設計程序和方式:

1.管理人員決定新開發的產品或產品係列,提出具體的目標和要求。

2.研究人員搜集情報進行市場調研和技術情況研究。

3.研究人員根據情報和研究的結果,向設計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提出具體的情況簡報。

4.負責企業總體形象的部門介入,參與設計人員的初步探討。

5.當所有商業及市場問題澄清之後,設計人員開始工作,並形成概念。

孟菲斯集團

1.孟菲斯集團是艾托爾·索紮斯與1981年在米蘭召集一批多國年輕設計師成立的設計事務所。

2.從裝飾藝術運動、波普設計運動中汲取營養,也常用20世紀50年代流行風格作為設計動機,設計出各種具有強烈後現代主義設計特征的家具、紡織品、陶瓷、金屬和玻璃器皿。

3.直接受到波普藝術運動影響,掀起了意大利設計的新浪潮。成為了建築之外的國際主義設計後最大的設計中心,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

4.代表人物及作品:艾托爾·索紮斯的卡爾頓書架、倉俁史朗的“特拉佐”桌。

設計理念:

1.對於通俗文化、大眾文化、古代9文化的裝飾元素和動機相當認同。

2.本末倒置處理設計關係,功能服從形式,形式主義的表現是設計中心,而不是功能性的好壞。

3.大量采用各種複雜、色彩鮮豔的表麵圖案、紋樣、肌理,形式上充滿了任意的拚湊、浪漫的細節、流於豔俗,這就是他們追求的目的。

4.大量使用塑料裝飾板作為產品表麵,色彩強烈豔俗。

6.常常采用非對稱設計,故意扭曲變形。

7.調侃性的將古典建築形式,例如柱式、山花柱式等,運用到設計中去。

評價:

1.大部分設計都停留在草圖、照片拚貼階段,基本沒有設計成為現實。

2.最重要的影響,在於更像是一次休克療法,以震撼的方式,對現存的設計理念、程式、原則、目的提出了一係列值得重新認識和思考的問題。

3.激進(反主流)設計運動是20世紀60年代世界上最具有時代特征的藝術浪潮,也是現代主義設計後的重要組成部分。

4.形成了政府、工業界和設計師聯合的藝術姿態,政府在政策上支持藝術的發展。

5.每三年一次的米蘭“三年展”向人們打開了意大利的設計之窗。

新德國設計

1.新德國設計是20世紀80年代初聯邦德國興起的反功能主義設計浪潮,由德國建築家和設計理論家克裏斯蒂安·伯恩格拉博提出,既是對時代氛圍的反映,又受到孟菲斯集團的影響。

2.代表人物及作品:斯蒂凡·維維卡的\"教室\"椅。

設計理念:

1.不刻意追求商業上的成功,而在原始材料和非常規的形式方麵進行探索,隨機地將各種材料、造型色彩進行組合實驗,甚至特廢棄物、半成品、工業產品混為一體作為成品。

2.尋找新設計語境,多手工製作單件產品,或小批量生產,而非工業生產,設計接近藝術創作。

3.希望為日常事物發現一些新的表現方法,賦予新的特質,打破藝術與粗俗之間的界線,打破現代主義設計理性主義和功能主義一統天下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