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目的是複興20-30年代的現代主義設計、幾何形式構圖、機器風格。
5.堅持現代主義設計傳統,根據新的需要加入新的簡單形式象征主義,總體仍是現代主義設計發展。
6.這種依然堅持理性主義、功能主義、減少主義為原則的設計,人數不多,影響巨大。
7.是混亂後現代主義設計後的回歸過程,重新恢複現代主義設計和國際主義風格的理性、次序、功能性特征,具有特有清新味道。
8.代表人物及作品:理查德·邁耶的千禧教堂、蓋蒂中心,約翰。海杜克的牆宅,貝聿銘的中銀大廈。
評價:
優點:
是現代主義裝飾的發展,打破了長期以來國際主義風格壟斷,開辟了裝飾新領域。
缺點:
1.最大弱點在於把現代主義設計當作單純設計運動,沒有看到其民主性、革命性、大眾性。
2.核心沒有達到現代主義設計的核心,沒有做到為大眾服務。
3.沒有明確意識形態指導,自由放任,缺乏堅實的社會基礎,
4.為上層資產階級服務的出發點使它無法取代現代主義設計。
5.隨著形式的反複運用.很快就使社會和設計家本身產生了對這些符號性形式的厭倦。
新現代主義設計
文丘裏
地位:
美國著名建築師,\"後現代主義\"理論的奠基人,也是後現代主義建築設計師的代表人之
一,提出\"少就是乏味”(less is bore )的原則。
代表作:
1.文丘裏住宅2.母親住宅3.栗子山別墅4.《建築中的複雜性與矛盾性》5.《向拉斯維加斯學習》。
建築理論:
1.將建築分為兩種:
a.\"鴨子”:單一、冷漠、缺乏時代感的建築設計。
b.\"裝飾外殼”指以裝飾手段為目的形成的建築風格。
2.建築形式與功能的關係上:鼓吹\"建築的功能與形式的徹底分離。
3.鼓吹以雜亂、怪誕、暖昧為美的建築美學思想,建築師應該向市井文化學習。
設計風格:
追求典雅、提倡裝飾、曆史、折衷主義的建築形式.造型簡單而明快。
斯特林
斯圖加特藝術博物館
磯崎新
築波市政中心理貝聿銘
理查德·邁耶
千禧教堂
蓋蒂中心
約翰·海杜克
牆宅
貝聿銘
1.貝聿銘1917年出生於中國廣東廣州,祖籍蘇州,是望族之後:美籍華裔新現代主義建築師。他曾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
攻讀建築學,作為20世紀最成功的建築師之一,參與設計大量劃時代的建築,被稱為注重抽象形式的建築師。
2.設計以公共文教建築居多,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他善於運用鋼鐵、混凝士、玻璃、 石材,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代表作是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 法國盧浮宮金字塔。
3.設計沒有華麗奇特的外表,卻以構思嚴密、設計精心著稱於世,設計新穎、造型大膽、技術高超,引起全世界的轟動。代表作是肯尼迪圖書館、香港中銀大廈、蘇州博物館新館。
4.堅持建築不是流行風尚,而是千秋大業的,要對社會曆史負責的原則。於1983年獲得普利茨克建築獎,被譽為美國曆史上前所
未有的優秀建築家。2019年於紐約逝世,享年10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