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主義設計
1.後現代主義設計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後工業信息社會的產物,發端於建築設計領域並影響到其他設計領域,在設計風格和宗旨上向現代主義設計發出挑戰。
2.是旨在反抗觀代主義純而又純的方法論的一場運動。現代主義設計基本原則值得肯定,但其單一機械的形式,有時難免破壞自然生態形式及其美感。
3.20世紀60年代,西方進入豐裕社會,消費者的觀念從講究結實耐用轉向求新求異,現代主義設計長期以來單調、 沉重、冷漠的形式充斥市場,消費者渴望出現變化,隨著經濟發展,形式單調的產品不能適應多元化的市場需求和商業競爭,因此後現代主義設計應運而生。
4.其本質是一種知性上的反理性的、道德的人文主義和感性上的快樂主義。
5.日本觀代主義建築師山崎實於1954年設計的普魯蒂·艾戈低收入住宕區,具有典型現代主義設計特征。雖然價格低廉,但是形式呆板,因此居住率一直很低,沒有經濟效益。1972年,政府予以炸毀,騰出空間進行開發,這仿佛宣告了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結束和後現代主義設計的開始。
6.代表人物及作品:文丘裏的費城母親之家、斯特林的斯國加特國家藝術博物館、磯崎新的築波市政中心、博塔的舊金山藝術博物館、穆爾的新奧爾良意大利廣場、格裏夫斯的波特蘭公共服務中心大廈。
設計理念:
1.20世紀60年代末,以美國建築師文丘裏為代表,提出主宰設計風格的是市場不是權威。
2.反對“少即是多\"原則,並提出“少即乏味\"(Less is bore)觀點,認為設計不應該僅僅實現功能需求,還應該使形式表現出豐富的視覺效果,滿足消費者日益精致和多元化的審美需求。
3.提出“複興都市曆史拚合”理論,認為新時期應該以新技術和新材料克服單一化的技術特征,表現出和自然與曆史麵貌融為一體的都市形象。
4.認為設計應該表現設計師個性風格。
5.重視形式強調裝飾。企圖把良好的功能、科學的結構、各種經典樣式相結合,追求獨特的藝術韻味和設計個性,並麵向不同的文化群體和層麵,從中汲取營養,激發創作靈感。因此後現代主義設計是多元化的,常常顯示出生動活潑,又經常呈現出雜亂無章、繁瑣拚湊的大雜燴麵貌。
風格特征:
1.曆史主義和裝飾主義立場。高度強調裝飾性,各領域設計都采用各種各樣的裝飾,特別是從曆史中汲取裝飾營養並加以運用,與現代主義設計的冷漠、嚴峻、理性形成鮮明對比。
2.對於曆史動機的折中主義立場:是單純恢複曆史風格,而是采用抽出、混合、拚接的方法,並且這種處理基本建立在現代主義設計的構造基礎之上。
3.娛樂性、處理裝飾細節的含糊性。娛樂性是非常典型的特征,大部分設計都具有戲謔調侃的色彩。含糊性在許多現代主義設計之後的設計探索都有體現。
建築特征:
1.強調建築的精神功能和設計形式的變化;
2.強調曆史文化,即“文脈主義\";
3.建築語言具有“隱喻”、“象征”、“多義”的特點,表現在建築造型和裝飾上的娛樂性以及處理裝飾上的娛樂性以及處理裝飾細節上的含糊性。
新現代主義設計
1.新現代主義設計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首先出現在工業設計上,之後波及建築設計領域。
2.以20世紀70年代\"紐約五人\"為中心,遵循現代主義設計傳統,賦予象征主義內容。
3.是羅伯特·文丘裏向現代主義設計提出挑戰後,另一條對現代主義設計的重新研究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