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高度的可讀性和易讀性是關鍵,是設計的原則和出發點。
綜述:
正是在這樣大的國際背景下,20世紀40-50年代,這種平麵設計風格從瑞士產生,被稱為“瑞士平麵設計風格”,由於這種風格簡潔、傳達功能準確,因而很快傳遍全世界,並成為最流行的設計風格.也被稱為“國際主義平麵設計風格\\\"
風格特征:
①非強調版麵排版的整潔,清晰美觀,可讀性和客觀性。
②版麵以一個方格網絡為依據,因此呈現出高度理性工整的效果.
③字體、插畫、照片和標誌等的編排采用簡潔縱橫的非對稱方式。
④版麵左邊齊頭平整,右邊不講究收口。
⑤字體采用無飾線體,特別是德國設計的“阿茲登“無飾線體
⑥將文字、插畫、攝影等進行版麵上的整體性設計,而不是以往將文本、插畫分開編排的設計方式。
缺點:
①比較機械刻板、流於程式問題。
②單調、千篇一律,缺乏人情味。
③用同樣的手法、單一的風格應對不同要求的對象,受到強調視覺美設計家的批評與反對。
國際主義風格
1.國際主義源於1927年德國魏森霍夫現代住宅建築展中呈現的風格,美國建築家菲利普·約翰遜認為這種風格會成為一種國際流行的建統風格,井將這種單純、冷漠、機械的風格稱之為國際主義,這是現代主義設計被稱為國際主義的開端。
2.現代主義設計經過在美國的發展傳播成為戰後的國際主義風格,這種風格在20世紀60-70年代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影響了
全世界的設計,首先在建築設計上得到確立。直到80年代才因各種原因開始衰退,這些原因就包括後現代主義等一係列當代設計運動的應運而生。
3.從發展根源上來看,美國的“國際主義\\\"風格與戰前歐洲的“現代主義”設計運動同宗同源——包豪斯。德國包豪斯的領導人基本上都來到了美國,貫徹了包豪斯的思想和體係,從而形成了新的現代主義,及“國際主義”。
4.影響了瑞士國際主義風格平麵設計和“布勞恩原則”的工業設計,
5.代表作品:
a.密斯·凡德羅和菲利普·約翰遜1958年設計了美國紐約西格拉姆大廈,成為國際主義風格的在建築上的典範。
b.吉奧·龐蒂1959年設計了意大利米蘭皮瑞利大廈,成為當時歐洲現代主義建築設計的裏程碑。
特征:
1.這種單純、理性、冷漠、機械式的風格為國際主義風格,
2.國際主義設計具有形式簡單,反裝飾性,係統化的特點。
3.現代主義設計主張“功能第一、形式第二”。國際主義設計受到密斯“少即是多\\\"影響,50年代下半葉發展稱為形式上的減少主義特征——漠視功能的要求,變為“形式第一、功能第二背離了現代主義設計的基本原則。
缺點:
1.簡單理性,機械刻板,缺乏人情味、曆史感。
2.漠視功能,引起青年一代設計家的不滿,是國際主義衰敗的主要原因,逐漸被後現代主義等當代設計運動所挑戰。
密斯
西格拉姆大廈
龐蒂
皮瑞利大廈
設計倫理觀念
1.20世紀60年代,西方的現代設計發展的特別迅速,同時美國的消費主義泛濫,亦在環境安全方麵造成惡劣的負麵影響。
2.維克多·帕帕納克是美國設計理論家,於20世紀60年代末出版《為真實的世界設計》,他以犀利的語言和尖銳的批評洞察力,嚴謹地提出了對於設計目的性的新看法,明確提出了三個重要原則:
a.設計應該為廣大人民服務,而非為少數富裕國家服務,特別強調設計應該為第三世界的人民服務。
b.設計不但應該為健康人服務,同時還必須考慮為殘疾人服務。
c.設計應該認真考慮地球有限資源的使用問題,設計應該為保護地球資源服務。
3.這三個原則闡明了自從現代設計出現以來,一些一直被忽視的重要因素,第一次明確提出設計必須從國際主義的立場考慮,為第三世界國家人民服務,為殘疾人服務。更重要的是提出了設計應該考慮地球資源有限這個要點,當時能意識到這一點的人井不多,自從1972年能源危機爆發以來,他的有限資源觀點得到普遍認同。
《為真實的世界設計》:
4.《為真實的世界設計》出版後,被翻譯為20多國語言,影響深遠。在消費社會、豐裕社會、波普設計運動的高潮時,這本書非常冷靜地敲響警鍾:設計目的性必須明確,設計必須為社會整體服務。
設計倫理觀念:
5.最重要貢獻在於提出了設計倫理觀念:設計不應該僅僅著眼於眼前的功利,或單純的形式目的,設計的主要意義在於它能夠形成社會體係的因素因此設計的出發點必須考慮對於社會短期和長期因素的影響。現代主義設計提出設計服務大眾。在設計倫理觀念看來,設計還必須為發展中國家,為第三世界的人民服務,以促進生態平衡,保護自然資源為目的。這種考慮,極大深化了設計思考的內容推動了設計觀念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