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現代設計的戰後發展、頂峰、反思(2 / 3)

4.對德國:在20世紀50-60年代,在培養設計人才方麵獲得了極大成功,對德國工業設計的滲透和影響更是舉足輕重,使功能主義在德國工業設計中得到廣泛傳播,與布勞恩(現名稱為博朗) 公司的成功合作,真正實現了藝術設計教育服務工業生產的宗旨。

5.對世界:由於種種原因,於1968年被迫關閉,但其對德國乃至全世界設計影響巨大,這所規模不大、地處邊遠的設計學院被視為包豪斯設計學院後歐洲最重要的設計學院。

6.對電子產業:該校的典型風格——珍珠灰啞光表麵處理、可調整支撐架、盡量少的裝飾、非常純粹的幾何形狀,通過布勞恩和克虜伯公司,不但影響戰後聯邦德國工業設計風格,而且對當代電子產品設計仍有深刻影響。

7.代表了歐洲設計界不願追隨美國流行樣式的淺薄方式,而重視設計的目的和觀念,講究設計的社會影響和長遠意義,同時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局限性:

1.從現實看,局限性在於試驗與社會情形間有相當大差距。體現了戰後工業化時期知識分子的新理想主義,與戰前包豪斯設計學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2.雖然其設想非常合理,但是由於過度強調技術因素、工業化特征、科學設計程序,而對人的基本心理需求考慮不足,甚至是完全忽略,因此造成設計風格冷漠、缺乏個性、單調刻板等問題。

荷蘭飛利浦公司設計程序

每個階段都是采用小組聯合研究的方式進行的。目的是集思廣益,避免個人偏見造成的誤差。

1.情報收集,情報分析,提出設計設想。

2.設計草圖階段。(收集情報進行分析,提出想法畫好草圖)。

3.各種草圖和方案的討論和分析。

4.提出定稿。

5.模型製造。(討論定稿,再造模型。)

根據飛利浦公司的要求,設計中心必須在產品的計劃、設計、開發中體現以下六個基本因素:

1.人體工程學因素。

2.安全性因素。

3.實用性與方便性因素。

4.有效性因素。

5.完整的外型和色彩。

6.耐用性因素:這一點是其他很多公司在設計流程和原則中不提的。

減少主義

1.減少主義20世紀80年代開始盛行,是一種美學上追求極端簡單的設計風格。

設計特點:

2.產品造型設計粗壯有力,直角轉折,輪廓生硬。

3.沒有任何裝飾,造型減少到無以複加的程度,以此來達到簡潔而又豐富的效果。

4.它與有機造型和流暢的曲線造型有著截然不同的外觀。

菲利普•斯塔克(法國)

設計特點:

①他利用減少主義設計了大量家具,基本是黑色。

②沒有任何裝飾,造型上減少到無以複加,但卻注意簡單幾何造型的典雅,以此來達到簡潔而又豐富的效果。

代表作:

①水果榨汁機

②“普拉法爾\\\"椅子,瑞士平麵設計風格或稱國際主義平麵設計風格

背景:

二戰結束初期,由於大戰對於歐洲和亞洲各國帶來的損害太大,大部分國家正在經曆艱苦的重建過程,平麵設計經曆了一段停滯,除了美國之外,國際上的平麵設計在風格上沒有多少新的創造。隨後,隨著西方各國經濟逐漸複興,國際貿易及國家之間的交流日益增多,對平麵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多一些國際化的共性少一些民族、區域特色,提供更加準確、清晰、客觀的視覺傳達手段.

約瑟夫 •布魯克曼:

地位:

瑞士的平麵設計家和設計教育家,被稱為\\\"瑞士平麵設計之父”。

代表作:《視覺傳達史》、《海報史》、1960年設計的‘德國電影展\\u0027海報。

設計思想:

①追求絕對設計,主張非人格化,係統化,以規範化和工整為原則,認為良好的傳達功能是平麵設計的最高目的。

②重視設計的時代感、現代感,強調設計應該生動、充滿活力。

③采用不含任何裝飾元素的減少主義的版麵、水平的網格編排、無襯線字體。簡練而對比強烈的顏色顯現出他的平麵設計都非常簡潔、明晰。

阿爾明 •霍夫曼:

代表作:《平麵設計手冊:原則與實踐》

設計思想:

①主張對比、和諧、平衡和美的設計思想和立場。

②強調美學的原則,強調功能良好的前提下

應注重形式美。

③強調設計的功能和形式,設計中各種因素的綜合、平衡、協調、和諧。

艾米爾 •路德

地位:

是最早認識到\\u0027通用體”這種新字體的重要性的平麵設計家。

代表作:《版麵設計:設計手冊》

設計思想:

①強調如果字體失去了傳遞功能,就失去了任何的存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