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現代主義設計大師(2 / 3)

2.20世紀50年代以後轉向表現主義和後現代。代表作是1955年的朗香教堂,它以其富有表現力的雕塑感和獨特的形式使建築界震驚,完全背離了早期古典語彙,是最令人難忘的建築之一。

3.家具設計上,以豪華舒適的鋼管躺椅著稱於世,成為20世紀20年代優雅生活的象征。評價:

1.十分矛盾,他具有大量的知識分子理性主義的成分,甚至是空想主義烏托邦式的,但是他在現代主義設計運動萌芽時期提出的這些重要見解,對於推動運動整體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機器美學重要奠基人,他對於20世紀工業以及汽車、飛機、輪船的崇拜,促使他在設計上對機械的效仿。他出版的大量著作發表的大量論文為機器美學奠定了基礎。

3.設計雖然具有強烈的社會精神,但是他從來不認為設計應該具有為某個特定階級或者政權服務的明確目的性。他感到設計應

該為社會的穩定服務,利用設計創造良好的社區和優質的建築來改變社會麵貌,來避免革命的爆發和動亂的發生。他的300萬人城

市規劃設計以及大量的私人住宅設計都流露出他這一強烈而鮮明的立場。

4.不是構成主義者。設計中有類似構成主義形式,基本是從形式主義發展來的。認為構成主義是現代主義的唯一必然形式,代表機械時代的形式特征。比構成主義者更注重立體主義形式和新現代材料。

5.(積極)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他的理念是難得可貴的,在現代主義萌芽階段,為現代主義奠定了基礎。(消極) 他的觀念和實踐中存在大量理想主義、空想主義、烏托邦式。

主要貢獻:

1.新建築五點要素:

a.底層架空

b.自由空間

c.自由立麵

d.橫向長窗

e.屋頂花園

2.城市規劃五要點:

a.功能分區明確

b..市中心建立高層,降低密度,空出綠地

c.底層透空(解放地麵,視線通透)

d.棋盤式道路,人車分流

e.建立小城鎮式居住單位

現代建築六原則(雪鐵羅翰住宅):

他所建成第一座雪鐵羅翰住宅,集中體現了現代主義建築核心內容的六條最基本原則:

①柱支撐結構代替傳統的牆承力結構。這個轉變構成現代主義建築的一切基礎。

②六麵建築。采用框架結構,建築底部用柱支撐,因此底部也是一麵,形成完整六麵建築形式。達到重視空間而不是單純重視體積的目的。一層部分作為公共使用,實現城

市功能,體現民主設計思想。

③房頂是平頂結構。將屋頂平台作為屋頂花園,供居住者休閑使用,體現人文設計思想。

④室內敞開式設計。盡量減少用牆麵隔絕房間的傳統方式,構成自由的平麵、視覺和空間。

⑤完全沒有裝飾的立麵。外牆完全是自由的,同時強調體積感和視覺變化。

⑥橫向長窗。也是勒•柯布西耶設計的建築的標誌形式,由於承重結構改變因此窗結構已不具備承重功能從而獨立出來。(柱麵頂室內 立麵長窗)

機器美學:

①建築應像機器一樣符合實際的功用。強調功能與形式的關

反對附加裝飾。

②建築應像機器一樣被放置在任何地方。強調建築風格的普

遍適應性

③建築應像機器一樣高效率。強調建築與經濟的關係。

勒•柯布西耶最有影響最受爭議的“房屋是居住的機器”就是基於這種思想提出的。對機器的弘揚,理論反映就是機器美學,機器美學追求機器造型中的簡潔、秩序和幾何形式以及機器本身的理性和邏輯性,以產生一種標準化、純而又純的模式。視覺表現一般是以簡單幾何體及其變化為基礎,強調直線、空間、比例體積等要素,並拋棄一切附加裝飾。主張用機器的理性精神來創造一種滿足人類實用要求的,功能完美的“居住機器”,並大力提倡工業化建築體係,建築設計采用機器造型。例如薩伏伊別墅與功效無關,將機器美學推向高峰。

阿爾瓦·阿爾托

1.阿爾瓦·阿爾托是20世紀最偉大的現代主義設計大師之一,芬蘭現代主義建築大師,也是傑出的城市規劃師和工業設計師。

2.北歐(斯堪的納維亞)風格和有機現代主義的奠基人,名言:“建築師的任務是給予結構以生命”。

3.與洪爾特•格羅皮烏斯、密斯·凡德羅、勒·柯布西耶等人同樣知名,甚至在建築心理學、建築環境學方麵超越了其他幾位大師,這確立了其在世界設計史無可撼動的地位。

4.強調有機形態與功能主義原則相結合的方法,他在建築設計中運用自然材料,特別是木材、磚石等傳統建築材料,使得建築體現出特別的親切感和人情味,設計表現出與國際主義風格截然不同的方向,在強調功能和民主的同時,更具有人文色彩,更重視人的心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