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贔風(2 / 2)

我當初對盧生的這種說法表示懷疑,張鐵嘴嘴上不說,其實也是腹誹的居多。盧生既然能夠破碎虛空,陰盡陽存,就應該在天書中記載明白,卻偏偏在這個關鍵點上語焉不詳,也不知是故弄玄虛還是本就子虛烏有。據天書自述,盧生脫離茅山宗,最根本的緣由就是茅山術法極易墮入鬼仙之途。鬼仙者,不離乎鬼也,雖能通靈而久存,畢竟無法永久。茅山宗雖然不乏道術高深人士,但無論是符籙招魂還是丹鼎煉丹,總是在不自覺中誤入歧路,就連茅山四老這樣的人物都不能幸免,這大概與茅山宗偏重於對自身及他人魂魄控製的術法不無幹係。千百年來,世間修煉者眾,能修至陽神出宮的自不在少數,但真能進入道家的衝舉之境,即俗世所稱的白日飛升卻世所罕見,所謂百尺竿頭,再進一步卻是千難萬難,尤其在當今社會,物欲橫流,能夠潔身斷欲已屬不易,大智如了空禪師、桀然禪師等人,尚不能達到仙家境界,可知古往今來,修煉成仙之說終究隻是虛幻,猶如水中月鏡中花,縱能看見,到底成空。

但既有水月鏡花,則必有真月真花在,所以成仙之說曆久不衰,多少修煉之士前赴後繼,雖不能真正超凡入聖,修得不死之身,但也能百病不生,益壽延年。其實神仙之有無,道德之幽玄倒在其次,重要的是還是修身養性的道家功夫,諸葛孔明“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世人多以為是勵誌之語,卻不知這才是道家“恬淡為上,勝而不美”的修養功夫, 當初桀然禪師的“隨緣任運”和任天庭所說的“成仙之說,不過是道家“求”的手段,並非“求”的目的,重要的是保持先天本性”,實在是斟破了世間萬象的智者之語,所謂“人事有代謝,往來有古今”,世俗中人,就連自身的性命,也沒有幾人能夠盡享天壽,壽終正寢,我們依靠道術的不傳之秘,修身養性,庶幾可以逆天而為,達到延壽長生的目的。延壽長生,在道家是指突破自身天壽的極限,並非一般意義上的長生。所以盧生在天書裏曾感慨說:“世之人有天壽為60歲者,年過古稀即可謂長生,有天壽為120歲者,頤背之年可謂夭折,是故存亡終始,雖為天理,然世間變化不可以一斷之也。”又有《抱樸子》在內篇裏說 “謂有始必有終,而天地無窮焉,謂夏必長,而薺麥枯焉,謂冬必凋,而竹柏茂焉,謂生必死,而龜鶴長存焉。”闡發的都是同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