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號的建設完成對西華這個新生的共和國來說意義重大,即是一次嚐試,也是一次經曆。
嚐試的意義在於加快曾經來自天南海北的船工們的配合,促使他們在以後的造船過程中能夠有更好的技術,合作本身就是促進。經曆的意義則在於很多從來沒有造船經曆的穿越眾,穿越眾們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對於基礎物理也有所涉獵,在接觸造船這項堪稱考驗的工作之後,他們能夠提出相當有建設性的意見,甚至對船型,帆布,炮管的安裝等等都有了相當程度的認識。否則,這個國家的造船工業永遠不能進步。
改良與創新,才是科技進步的原動力。
起點號的首航被安排在了洛城-巴拿馬航線,這條沒有什麼海盜,海麵也比較平穩的航線,足夠保證船員們的安全。以後這條航線將是對西華來說,最重要的航線,貿易,歐洲人口都需要這條航線。摸索一些經驗不是壞事,水手們的磨合也需要時間,甚至這種鋼製炮管也需要足夠的訓練才能保證戰鬥發生之後,炮手們能夠迅速上手。
起點號下水之後,船廠的工程師們又開始設計第一艘西華自製的帆船戰鬥艦。
這艘被命名為勝利號的小型戰艦全長隻有30米,是比較初級的單層戰艦,區別於起點號巨大的巨大長寬比的是,勝利號的龍骨長度為20米,寬度大約10米。這種修長的戰艦更適合用作偵查、護衛等工作,而不是艦隊的主力艦。
設計方麵改善了船體周圍水的流動,降低了阻力,賦予了船隻更佳的船速和適航性。
船艏方麵也做了很大的修改,因為阻力的減小,這種船已經不需要高聳的船樓和高大的船桅就能保證航行的速度,因此船艏的體型也被大大減小。
最大方麵的改進是在裝炮上麵,因為西華自己生產的優良鋼鐵炮重量更輕,火炮數量被增加到了24門,為了形成足夠的火力,穿越眾們還將船上的大炮排列成一條戰列線。這樣,比起這個時代還比較普遍的接舷戰,勝利號完全可以在很遠的位置發射炮彈,減小自身的損傷。
設計的改進往往需要更優良的船材和技術,勝利號也不例外。堅硬的船殼和平穩的發射平台是這艘船能夠優於其他船的先決條件。
為此,穿越眾委托了卡馬尼奧從歐洲進口優質的柚木來作為勝利號的造船材料。這種耐腐性高,質地堅硬,不應變形,易於施工的優質船材完全可以完美地達到勝利號的要求,不過價格也極其昂貴。
難度更大的是為了保證勝利號的火力,而且不降低這種護衛艦的高速——6節,船廠要求工業部能夠製造更大的重炮。
戰艦的性能取決於三方麵,速度,防護和火力。而三者的完美結合才能使戰艦擁有更強的戰鬥力,另一個時空的法國就走上了歧路,為了單方麵的追求航速而降低火力和防護的巡洋艦被法國大量的製造,而不能進行海上決戰的法國也因此吃了大虧。
不能知道海軍用的重炮一直是史文章的心頭病,事實上,在研究了買回來的各種槍械和大炮之後,西華公司依然隻能製作最多16磅的小炮,而不是32磅的重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