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不求滅國(1 / 2)

“母君,請賜兒臣兵符,兒臣詔令全國嬋軍勤王,同時率國都衛城軍突圍,寧可戰死,也決不能獻國!”

“寧可戰死,決不獻國!”

嬋國朝堂,長公主一身戎裝,跪拜殿前,身後一眾武官隨聲附和。

嬋都被圍的這幾日,不用說前朝臣子多有變節、叛逃,就連後宮的宮人也再沒有幾人用心,嬋君今日連發髻都打理得不夠整齊,幾日來前所未見的衰老,讓數十年來的精心保養一朝失效。

此時,嬋君透過額前稀疏碎發看向眼前眾人,這些都是長公主嫡係,此時討要兵符,實則就是讓自己交出皇位了。

麵對長公主和武將們的請求,嬋君躊躇不決:本來這皇位也就是要傳給長公主的,隻不過此時傳給她又有何用了?自己不久就要去見列祖列宗了,這失了江山的罪責還是落在自己身上更好,何必讓自己的孩子做這個亡國之君啊!

“陛下,瑞國的國書到了!”博雅急急步入大殿,直奔禦前,幾乎已顧不上禮節,人群聽了她的奏報,也自動分立兩側為她讓出一條捷徑。

嬋君聽了,幽幽然地目光射了過來。

“說吧,要朕何時獻國?”

“陛下,瑞國國書中,隻求三城,未求獻國!”

“什麼?”

“瑞國隻求儲雲、儲錦、儲秀三城共治之權,安置戰亂及水患流民和嬋國戰俘,土地稅收執行瑞國青禾法案,並設此三城為兩國國民自由往來之城,貿易、婚姻契約執行兩國任一律法,由締結雙方任選即可……陛下,嚴格來說,這連獻城都算不上,對兩國百姓皆有益處,是嬋國此時最好的選擇了。”

博雅按壓住心中的激動,盡量平穩、簡潔地奏報。

博雅此時有千分清醒,也有萬分動容:運用律法、經濟、民俗,化爭端於共贏,這份國書中治國策略的遊刃有餘,必定是出自葉舟之手。

隻是她不明白,葉舟究竟如何說服了瑞國太子,不求滅國之功,而求權宜之策。

這一奏報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朝臣們聽完,嘈雜議論立即喧囂開來,有的彈冠相慶,有的依舊怒目叫囂。

“這軍務稅務都在瑞國手上,什麼共治?!還是獻城啊!”

“不過是給個台階下,畢竟兩國聯姻不久,已然給足麵子了!”

長公主在紛紛擾擾中錯愕原地,憂慮地望著母君。

嬋君欲睜而難睜的眼中,正好可以噙住一汪淚水:列祖列宗保佑!至少暫無亡國之憂了!此時還有這樣的出路,已然是天眷嬋國了。

嬋瑞締約共治三城,交接得出奇順利,因有共治之名,又有借貸稅務優惠,嬋國百姓並無喪權辱國的切身體會,且佳境王廣有仁厚賢名,瑞國入城接管期間,少有騷亂鎮壓有度,多數百姓秋毫無犯。

反倒是瑞國將士難以接受,眼見滅國之功就在眼前,卻止步於此,一統天下的雄心壯誌提起來了怎能說放下就放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