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過鼓浪嶼港仔後,來到菽莊花園,這座花園始建於民國二年,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割台灣給日本,這座花園的主人不願意當亡國奴,遷到鼓浪嶼居住,並修建了這座花園。”

很多文人讚頌其花園主人的氣節,若是能有更多的事跡,或許能讓這座花園更加熠熠生輝,成為人們心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宋末、明末和清末的老百姓紛紛眼含熱淚,如果有更好的選擇,誰又想當亡國奴呢?我們也想生活在太平盛世裏,有錢老爺還可以為了不當亡國奴遷徙到這鼓浪嶼,舒舒服服地生活,還建起這麼一座漂亮的花園,而我們最好的結局隻能原地等死了。

“進入這座花園,鋼琴博物館也是這裏不得不去的一個景點,這個景點很年輕,二十多年前才落成,位於u0027聽濤軒u0027,裏麵有愛國華僑胡友義捐贈的四十多架古鋼琴,這些鋼琴造型各異,有全身鎦金的,有超級大的,有看起來年紀就很大的。”

古代擅長音律的人們紛紛將目光投向那些洋樂器,眼神中流露出濃厚的好奇與期待。這些樂器的造型獨特,與他們平日所接觸到的中國古代傳統樂器大不相同。盡管如此,它們的基本構造依然保留著樂器的特征,讓古人們不禁猜測其演奏出來的聲音會是什麼樣子。

“逛完了菽莊花園,我們繼續前往皓月園,皓月園的名字取自《延平二王集》,具體是什麼詩句我忘了,但應該挺美的。”

有些古代文人有點無奈,怎麼就忘了呢,假如是自己的詩句,自己也想憑借天幕聞名天下啊。

“這是一座以海濱沙灘,岩石,綠樹和亭閣布置而成的一座園林,但其中最令人震撼的是巨大的鄭成功及其部將的巨型銅像。”

已經按不住偌大疆域暗流湧動的康熙,乾隆更加震怒,鄭成功一介亂成賊子,也配後世給他立那麼大的像,要是誰敢在這時候給他立這麼一個像,小心他和他九族的項上人頭。

李曉月步行在這座島的大街小巷裏,見識了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國家領事館,教堂,銀行,別館等。

“三一堂是一座基督教教堂,之所以取名三一是因為廈門的基督教三個堂會的信徒陸續遷居鼓浪嶼,他們一起在鼓浪嶼建立了教會。”

“這兒是天主堂,原本是西班牙領事館,後來變成法國領事館,最後成為一座教堂。”

古代人們一開始對這些番邦建築還有些新奇,覺得別有一番美感,但一看竟是那些欺負自己後代的人修建的建築,竟也覺得麵目可憎了。

他們紛紛告誡自己要冷靜,房子是好房子,那些番邦人不是好東西,還是要自己國家強大,把那些人打疼了,讓他們不敢也不能在中國的領土胡作非為。

古代的工匠也從這些建築中得到了許多靈感,他們奉行拿來主義,將建築精髓雜糅到自己的作品之中,顯示出了東方獨有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