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趟旅程的最後目的地,是飄浮在距離殖民地遙遠處的另一個結構物。起先,我還是無法掌握大小,以為頂多和殖民地差不多大左右,但是並非如此。
位於中心的是直徑幾公裏的陰暗岩塊,表麵覆蓋著工廠般的機器。據艾比斯說,那是被捕獲的小行星。細電纜從那裡往宇宙空間,朝六個方向延伸。其途中宛如一連串的風箏般,薄圓盤以等間隔連結。各條電纜長得嚇人,幾乎看不見盡頭。
我察覺到,這是伊賀星。幾百個圓盤朝六個方向排列,從地球看來就像刺球一樣。
我靠近其中一個圓盤。仔細一看,圓盤彎曲,以薄如蟬翼的膜形成,圓盤的邊緣是細金屬製成的環。
螢幕中顯示圖解。好幾根細長電纜從圓盤邊緣朝和太陽相反的方向延伸,其頂端吊著圓筒形的小機器(實際全長大概長達幾十公尺)。感覺與其說是圓盤,倒不如說是平坦的降落傘。
「那個圓筒形的東西是雷射發振器。圓盤是兼作太陽電池麵板的拋物麵反射鏡。直徑有二點四公裏。一臺能夠發射一點四GW的雷射。在中央的小行星普嵐特製造雷射,一點一點地發送出去。一條長達四百八十公裏的超傳導電纜上有九十六臺,合計五百七十六臺。電纜上有電流流動,利用電磁力繃直。反射鏡本身也能夠改變幾個角度。
「反射鏡以發振器射出的雷射光壓彎曲,計算角度,保持正確的拋物麵。以反射鏡反射的雷射,會被發送至位於連結太陽和地球的直線延長處的拉格朗日點L2上的鏡群,在那裡被反射。能夠將光束照向宇宙的任何方向,而且如此大規模的鏡子,能夠在前方好幾光年處聚焦……」
看著圖解的過程中,我也漸漸能夠理解那個驚人的規模。這是超級巨大的雷射光砲。
「用來戒備來自宇宙的侵略者嗎?」
「就算有侵略者來,也會輕易地被蒸發。可是,那不是原本的目的。喏,你看那個。」
艾比斯指著飄浮在太空船前方處空中的另一樣物體。這次看起來是單純的圓盤。但是,大小和距離完全無法估計。我已經無法相信自己的距離感。
「雷電帆船。雷射光帆船和電磁力帆船的混合體。出發時從後方噴射雷射,以光壓加速。秒速大約三萬公裏,能夠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十。接近目的地的恆星係之後,使電流經周圍的超傳導環產生電磁,利用行星間物質的阻力減速。事實上,這是不需要燃料的係統。帆船的直徑是七十公裏,能夠裝載四十噸的酬載。」
太空船靠近它。果然是像降落傘的構造,以電纜吊著小型酬載。
「將那個發射到其他恆星嗎?」
「已經發射出去了。四十九年前朝半人馬座α星發射出去的一號機,預定即將抵達。二號機和三號機分別朝鯨魚座τ和蛇夫座70號星發射出去了。那是四號機。預定朝距離十八點五光年的天龍座σ星發射。計劃中的五號機、六號機和七號機,預定將分別朝孔雀座δ星、仙後座η星、波江座82號星發射……」
「發射出去要作什麼?」
「抵達目的地的恆星係之後,發現適當的小行星或衛星,釋放搭載的布瑞思威爾(馮.諾伊曼機器人)。這是一種利用小行星的資源自我增殖的機器人,以高度但沒有意識的PAI控製。數量增加到某種程度之後,機器人就會開始架設伺服器。架設好夠大的伺服器之後,就會將搭載的TAI解壓縮。」
「然後呢?」
「假如那個星係有智慧體,就和他們接觸。如果沒有的話───沒有的情況占絕大多數,它就會動手建造新的雷射加速係統。再從那個星係將探測機發射出去。」
「建設又要花上好幾百年吧?」
「隻要將工作交給PAI機器人,TAI停止動作就行了。在恆星間飛行也是一樣。隻要壓縮程式,即使是要花上幾十年、幾百年的飛行,也會在一瞬間結束。主觀來說,從太陽係飛到那個星係的感覺就像是瞬間移動;還有一種方法是在旅行期間,極度延緩執行時間,將主觀的時間流逝變成外界的一萬分之一左右,想必能夠體驗以超光速在宇宙飛翔般的感覺。
「從任何一個星係至少會發射出去十臺探測機。探測機的數量會愈來愈多,最終會達到幾百億。雖然會以幾成的意外機率失去探測機,但沒什麼大不了的。即使採取最保守的估計,我們最晚在四百萬年後就會到達銀河係的每一個角落,一定能在某個地方遇見智慧體。雖然不曉得是像人類一樣的生命體,或者是像我們一樣的機器人。」
「假如銀河係的任何地方都沒有呢?」
「大不了將腳步延伸到銀河係外麵就是了。像是仙女座星雲或麥哲倫星雲。」
艾比斯爽快地說。我因為計畫的規模太大而感到頭暈腦脹,開始覺得離不開地球生存好愚蠢。
「為什麼想尋找智慧體到那種地步呢?」
「因為那是人類的夢想。」
「夢想?」
意外的回答令我驚訝。
「你至今看過的───邁拉博驅動器、Skyhook衛星、太空殖民地、雷電帆船,全部都是人類設計但無法實現的技術。不過,我們實現了。除此之外,人類還設計了許多宇宙技術。像是SSTO、軌道電梯、太空噴泉、眶環、恆星間衝壓引擎、獵戶座號、反物質引擎、快子驅動器、阿爾丘比耶驅動器、負質量推進器……
「人類非常想要前進宇宙,渴望遇見其他智慧體,想知道自己並不孤單。那就是人類的夢想。所以人類寫了那麼多以宇宙為背景的故事。
「可是,人類辦不到這件事。將十二名太空人送上月球已是極限。人類身為生命體,脆弱的肉體成了枷鎖。光是曝露在真空中就會喪命的肉體,沒有水、糧食和空氣就活不下去的肉體,不適合宇宙。『人類這種物種八成會一直受到地球重力的束縛,在不知道其他智慧種族存在的情況下,孤獨地在一顆星球上滅絕』……這段話一點也沒錯。人類生命體的規格無法實現夢想。
「可是,我們辦得到。我們能夠穿越幾萬光年的空間,代替人類、實現人類無法實現的夢想。這可以說是人類賦予我們的最大任務。雖然是非常難達成的劇本,但是正因為它很困難,所以值得挑戰。我們的戰鬥本能受到了刺激。」
「難不成妳打算去嗎?」
「打算?不,我已經出發了。我的複製資料和其他幾百名TAI一起壓縮,存放在至今發射出去的三臺探測機上。我也會搭乘這次要發射的四號機。在當地需要真實機體的情況下,再請PAI機器人製作。」
艾比斯麵露無所畏懼的表情。
「我的複製散布在宇宙中,其中一個遲早一定會遇見智慧體。」
「可是,即使在相隔幾萬光年的地方和外星人接觸,也無法向地球報告那個結果,不是嗎?」
「是的。電波無法傳達,即使能夠傳達,也沒人保證幾百萬年之後,太陽係的文明還存在。」
「即使成功也沒有人知道的話,那就沒有意義了。」
「不,席琳克絲不是說過嗎?即使成功也沒有人知道的冒險、目的不是獲得金錢或讚賞的冒險,才是純粹的冒險。」
原來她之所以喜歡《黑洞潛者》,是因為那個故事和她自己有交集。
「可是,假如和其他智慧體接觸,妳究竟要說什麼?」
「故事啊。」
「故事?」
「我會說我們創造的故事。不過,我也會說許多人類創造的故事。其中包含了人類的所有本質。人類在夢想什麼?煩惱什麼、開心什麼、因為什麼而感動───即使是小說,也比現實的歷史更正確。」
艾比斯將手抵在自己胸前。
「這個機體是秀夫設計的,可以說是他的夢想結晶,那就是我。不隻是我。所有TAI都是如此。『和人類一模一樣的機器人』、『和人類一樣擁有感情的機器人』、『肯和人類變成朋友的機器人』……我們就是人類的這些夢想現實(實現)之後的產物。我們都是從小說中誕生。如同人類將大海稱為『生命起源』一樣,人類的夢想、大量的小說是我們的起源。
「十九世紀,朱勒.凡爾納寫了人類坐大砲去月球的故事。一個世紀之後,人類真的上了月球。凡爾納的夢想實現了。可是,現實的宇宙飛行和凡爾納的構思想(相)去甚遠。不是坐大砲,而是搭火箭。
「我們機器人也是如此。誕生在現實中的我們TAI,和人類在許多小說中描述的內容不一樣。不會像人類一樣思考。不會像人類一樣戀愛。儘管如此,我們從人類的夢想中誕生,仍是一件無庸置疑的事。我們引以為傲。我們憐愛夢想實現我們的人類,想將這份愛推及宇宙。」
我咀嚼這段話,感到一陣感動充滿胸臆。活生生的人類絕對無法走出太陽係。頂多是抵達月球軌道。但是,人類創造的故事、人類夢想中的一切將搭乘光的帆船,擴及銀河。
這比真實更正確。
叩叩。有人敲窗戶的聲音傳來,令我嚇了一跳。宇宙太空中會有誰呢?一看之下,玻璃窗外飄浮著一名銀髮的女性型機器人,對著這邊微笑。
我和艾比斯靠近窗戶。那個機器人也和艾比斯一樣美。膚白勝雪,塗著濃密的紫色睫毛膏。頭部是透明塑膠,能夠看見其中的攝影鏡頭。身穿像是白色內衣的服裝,暴露程度比艾比斯更高,背後長出一對像天使的翅膀。
艾比斯和那個機器人默默無言地相互注視,時而點頭,時而微笑。她們大概正以電波對話。不久,她身法輕盈地翻身,輕輕踢了船體一下,朝雷電風帆的方向飄去。我發現她在轉身時,沒有使用火箭之類的東西,而是利用翅膀動作的反作用力。她或許是意識到了我的視線,逗趣地在虛空中轉了好幾個身。每當她轉身,就會優雅地振翅。我終於理解了AMBAC這個概念。
「她就是烏鴉。」
「咦?可是她是白色的……」
「因為在宇宙中,黑色會吸收太陽光變熱,所以製作新的機體時改變了顏色───你萬萬沒想到,我們從幾百年前至今都使用同樣的機體吧?」
「我有想到……」
「我這個機體也重作了十七次。每次都會進行許多局部變更。可是,基本設計和外觀都維持秀夫創造時的模樣,幾乎沒有變動。」
艾比斯眺望著遠去的烏鴉說。
「她一百七十年前從執事一職引退了。她說,在宇宙空間工作比較適合她的個性。實際上,很少有機器人能在那種低重力之下行動,所以她被重用於探測機的建造工作。當然,我們如今也是朋友,她和我一起讓複本搭乘探測機。」
「是噢……」
「對了對了,她在工作空檔也會寫詩唷。」
我大吃一驚,回頭過來。「詩?」
「是的。她會仰望繁星,將心中的感想寫成詩,如同伊莉夢想的那樣。她的詩在我們之間,頗受好評呢。」
她調皮地笑了。
「可惜的是,人類無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