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太傅劉和、太尉張燕、尚書令田疇、行台尚書令傅幹急赴南陽,代長公主和大將軍呈遞奏章。
長公主上表天子,以身體不適為由,把輔弼大權還於朝廷,委托大司馬徐榮、丞相李瑋、太尉張燕、驃騎大將軍趙雲四位大臣承擔輔弼之責,共理國事。在天子十六歲之前,若天子德才不備或者因為各種原因無力主政,四位輔弼大臣有權廢黜天子,重建皇統。
過去輔弼大臣的職權是幫助天子處理國事,沒有權力廢黜天子重建皇統,這個大漢最大的權力一直控製在長公主手上,現在長公主把它交了出來,按律法交給了朝廷,從此長公主將正式退出朝堂,不再幹涉國政。
長公主在奏表中,舉薦大司馬徐榮領尚書台,首輔,總攬朝綱。丞相李瑋主掌政務,太尉張燕主掌兵事,驃騎大將軍趙雲行大將軍事主掌征伐。天子在十六歲之前,國事皆決斷於四位輔弼大臣。
大將軍上奏天子,臣每每徜徉於英烈墳塚之間,仿佛又回到波瀾壯闊的戰場,看到堆堆黃土,想起自己傷殘之軀,不禁黯然淚下。和死去的英烈相比,臣能活著,就是最大的滿足了。今臣蒙陛下恩寵,迎娶長平長公主為妻,夫複何求?
北疆鐵騎正在集結,陛下可以隨時下旨征調,指揮他們平定天下。當陛下和將士們在前線鏖戰之時,臣將坐鎮晉陽,確保北疆穩定,給前線大軍籌集糧草軍械。待陛下和大漢將士凱旋之日,臣將束發著冠,擊鼓相慶。
天子和諸位大臣商議後,下旨拜謝長公主和大將軍,賜長平長公主食邑兩萬戶,賜晉陽侯食邑兩萬戶,改晉陽宮為晉陽侯府賜予晉陽侯夫婦,並詔告他們必須接受,不許拒辭。
下旨拜大司馬徐榮、丞相李瑋、太尉張燕、驃騎大將軍趙雲為輔弼重臣,共理國事。大司馬徐榮、丞相李瑋主持長安朝廷;太尉張燕主持行台諸事;驃騎大將軍趙雲統率北疆鐵騎,即刻南下中原。
天子再下旨,告大司馬徐榮、丞相李瑋,即刻審結案件,赦免涉案人員的死罪,酌情處罰,本月內解決長安危機。
天子拜玉石為車騎將軍,顏良為右衛將軍,統率大軍繼續征戰南陽。
天子下旨,行台即刻遷往陳留,籌措糧草,集結大軍,準備攻打徐州。
六月中,長安。
大司馬徐榮、丞相李瑋接到聖旨後,即刻召集太常卿許靖、光祿勳卿張郃、衛尉卿楊鳳、廷尉卿高覽、大司農卿田豫、大鴻臚卿劉冥、將作大匠趙戩、司隸校尉張遼等大臣商議,連夜擬定了一份處理危機的準則。
六月十八,大司馬徐榮出麵,邀請伏完、許劭、楊奇、崔均、淳於嘉、王澤、司馬防、趙溫、周忠等門閥世家、大儒名士於麒麟殿議事,共商處理危機的具體辦法。
目前行台和長安的最終目的都實現了,長公主徹底交還權柄,大將軍不再承擔輔弼之責,並以身體不適為把大將軍之權還給了朝廷,這樣一來長公主徹底退出朝堂,大將軍把北疆武力交給了天子。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李弘還要繼續擔任大將軍一職,這既是權力平穩過度的需要,也是穩定軍心的需要,更是為了鎮製西北兩疆和大漠。
大將軍斷然交出北疆武力,讓朝堂上下都很吃驚,此刻大將軍對漢祚的威脅雖然依舊存在,但這種威脅已經降到了最低,甚至比他當年主掌北疆軍政大權的時候還要低,這不禁讓朝堂上下如負釋重,很多大臣鼓掌相慶,望天禱告。這是大漢之幸,是社稷之幸啊。
大將軍為了社稷大業,毅然讓步,一隻腳已經退出朝堂,這個時候無論是天子,還是行台和長安的大臣們,對大將軍所提的要求都能接受,即使他的要求非常過分,他們也能接受,但大將軍的要求並不過分,相反,他竭盡全力維持朝堂各方利益,力圖最大程度地穩定朝堂。
十幾年來,武人逐步入朝,和士人共掌朝政,這是大將軍最大的目標,現在他做到了。
十幾年來,門閥士人互相爭鬥,屢屢兩敗俱傷,實力大損,這次更是連北疆係門閥士人都遭到了打擊,士人在朝堂上失去了絕對優勢,他們不得不承認武人和士人共掌朝政的事實,他們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維持這種平衡局麵。
不過門閥士人並不為自己的前途擔心,相反,隨著社稷正在走向統一,他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今天的局麵和兩百年前的光武中興非常相似。
回顧兩百年前的光武中興,當年的光武朝也是武人和士人共掌朝政,幾十年後,軍功階層變成了門閥世家和富豪,他們代替了在戰亂和中興中被淘汰的王公權貴、高門大族和富豪,成為大漢中興的中堅力量。當這些中堅力量為了維持自己的權勢,維護自己的利益的時候,無論是大漢國策,還是國策的基礎儒學,都逐漸發生了改變。
將來的大漢會不可避免地走上這條老路,這個規律已經被大漢四百年的曆史驗證了兩次。
順應潮流、與時俱進的門閥世家在這次驚心動魄的權力鬥爭中獲得了勝利,他們接受了事實,願意和武人、和軍功階層、和這些未來的門閥世家共掌朝政,而那些墨守陳規,拒絕和潮流共進的門閥世家則被無情地淘汰了。
曆史需要這種淘汰,中興大業需要這種淘汰,未來的大漢更需要這種淘汰,在這場殘酷的生存大戰中,勝利者最終將獲得豐厚的回報。
伏完、許劭、楊奇、王澤、崔均等人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係列處置方案,並向朝廷做出承諾,以最大的力量幫助朝廷穩定社稷,支持小天子在最短時間內平定天下。
六月二十四,太傅劉和、尚書令田疇回到長安,他們帶來了天子和行台的一些具體處置意見。
六月二十五,大司馬徐榮召集在京大臣、在京致仕的老大臣、在京大儒名士於未央宮集議,經過兩天的討論,最終確定了解決危機的辦法。
六月二十六,大司馬徐榮、丞相李瑋上奏天子。
黃猗、荀正等一批涉案官吏,一批大囤積商、大子錢商,一批頗具實力的富豪流放邊疆,抄沒家財。
荀攸、崔琰、袁耀、陳群、袁渙、韓銘、衛固、張承、王凱等一批大臣罷免官職,出錢贖罪,其個人終身禁錮不得為官。
冀州清河崔家,穎川荀家、袁家、陳家、韓家,河東衛家,河內張家,兗州王家等一幫涉案門閥世家的宗族、弟子門生、故吏一律禁錮,十年內不得為官,其中涉案者,禁錮二十年。張範、崔林、荀諶、袁霸、陳湛、韓暨、韓斌、衛臻、衛徹等一批大臣因此受到牽連,全部被罷職,禁錮二十年。
丞相李瑋對此次長安危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降爵,罰俸一年。
陳好、餘鵬、郗慮、徐陵、麴忠等一批涉案大臣免職,閉門思過,禁錮五年。
由於大批官員離開朝堂,大司馬徐榮隨即舉薦了一批大臣出任公卿和到地方州郡出任大吏。
許靖出任禦史大夫、崔均出任太常卿、皇甫酈出任太仆卿,閻柔出任宗正卿,張遼出任少府卿,孫親出任執金吾,徐晃出任司隸校尉。華雄出任涼州刺史,紀靈出任豫州刺史。同期到京中為官和出任地方郡國大吏的將軍、中郎將、校尉多達三十多人。
與此同時,北疆的王家、郭家、令狐家,關中的馬家、杜家、士孫家,河東的賈家,弘農的楊家,河內的司馬家,兗州的蔡家和董家,汝南的許家,琅琊的伏家等諸多門閥世家由於在此次危機中積極響應朝廷“改良儒學”的政策,其宗族子弟紛紛得到朝廷重用。
七月初,奏章送到行台,大臣們勸說天子即刻詔準,命令長安即刻執行。
“朕覺得,應該先問問姑姑和大將軍的意思。”小天子猶豫不決,“這麼多大臣被禁錮,姑姑和大將軍知道後,會不會很生氣?”
“目前必須這麼做。”太尉張燕解釋道,“這兩年,陛下要集中大漢所有的力量平定天下,朝堂的穩定是大軍取得勝利的重中之重,所以這些和朝廷對抗的人必須全部清除,以免中途再出意外,導致平叛大戰功虧一簣。”
賈詡奏道:“陛下要盡快擺脫對長公主和大將軍的依賴。如今國事由四位輔弼大臣共理,陛下應該相信他們,凡事多征詢他們的意見,自己多拿主意,多做決策,這樣才能給大臣們以信心,給自己建立無上威信。”
小天子抓了抓腦袋,不好意思地笑道:“朕一直聽姑姑和大將軍的,現在突然自己做主了,覺得很害怕。如果朕做錯了怎麼辦?”
眾臣相視而笑。張燕指指大帳內的文武大臣,笑著安慰道:“陛下不要擔心。朝中有大司馬和丞相,這裏有我們,陛下隻要多聽多想,隻要多多納諫,絕不會出錯。”
站在小天子背後的李秀突然湊到他耳邊說道:“陛下要是做錯了,也要受罰,要受杖刑。”
小天子下意識地縮了縮腦袋,“有這麼嚴重?”
“你要是怕痛,我來打好了。”李秀捂嘴笑道,“我保證輕輕地打……”
小天子嘿嘿怪笑,衝著她做了個鬼臉,然後低聲問道:“朕覺得把這麼多人趕出朝堂,姑姑肯定不高興……”
“你是大漢天子,你說禁錮就禁錮,你說解禁就解禁。”李秀笑道,“這麼簡單的事,你想得那麼複雜幹什麼?將來你回到長安,下旨解禁,這些人對你感恩戴德,你想用誰就用誰,誰敢說個不字?”
小天子霍然而悟,激動地用力一拍案幾,“準奏。”
七月上,太尉張燕擬定了一份提拔軍中將領的名單,天子詔準執行。
七月中,天子書告晉陽,征詢大將軍攻打徐州的意見。大將軍認為穩定長安和各地州郡尚需時間,請天子不要著急,他建議天子在九月發動對徐州的攻擊,那是攻打徐州的準備工作基本上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