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互相看看,不約而同地開懷大笑。
“不知道是不是人老了的緣故,我現在常常想起往事。”李弘笑道,“當年在盧龍塞,我第一次看到你父親,他舉著大漢的戰旗,麵對鋪天蓋地的鮮卑人,一往無前……如果老大人還活著,他今天會對我說什麼?”
“你已經盡力了。”劉和感歎道,“人都有死的時候,如果彌留之前回首往事,覺得自己這一生了無遺憾,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老大人彌留之前,最大的遺憾是什麼?”
“沒有看到大漢的中興。”劉和說道,“不過家父最後還是瞑目而去,因為大漢還有你,他相信你,相信你能力挽狂瀾。”
“我已經不行了……”李弘指了指自己的胸口,“我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也許我和老大人一樣,也看不到大漢的中興了。”
劉和若有所思地望著他,望著他眼裏的哀傷,心弦微顫,眼睛不由得有些濕潤。
“你要親自帶兵去中原嗎?”
李弘搖搖頭,“大漢有陛下,有趙雲、呂布,還有閻柔、龐德、燕無畏、衛峻這些大將,足夠了,足夠了……”
劉和狂喜,他難以置信地望著李弘,激動地渾身顫抖,哽咽說道:“大將軍決定了?”
“決定了。”李弘說道,“我把北疆武力交給陛下。”
劉和悲喜交集,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感情,淚如雨下。大漢終於走上了中興之路。李弘在二十多年的歲月裏支撐了大漢,但也威脅著漢祚,然而他最終還是拋棄了個人欲望,沒有重蹈董卓的覆轍,把大漢堅定地推向了崛起之路。
“子民啊,你需要我為你做什麼?”劉和極力壓抑著自己的情緒,嘶啞著聲音說道,“等朝廷穩定了,我也要離開朝堂了,這是我最後能為你做的事了。”
李弘笑笑,“你是朝中最老的宗室大臣了,這件事也隻有你出麵才能斡旋成功。”
“到了行台,你告訴陛下,赦免所有人的死罪,所有人,然後他就可以下旨征調北疆鐵騎南下了。”
“陛下必須到十六歲才能真正主政,在這之前,國事由輔弼大臣共理。丞相李瑋、大司馬徐榮、太尉張燕和驃騎大將軍趙雲是大漢四大輔弼大臣。在天子主政之前,四位輔弼大臣不可更改。”
“大將軍呢?”劉和吃驚地問道,“你不再出任輔弼大臣?”
李弘搖搖頭,“此次危機,丞相大人和朝中大臣都有責任,因此朝廷的吏治要整肅,該流放的流放,該禁錮的禁錮,該留用的還是要留用。公卿位置空缺,就讓軍中統帥和州郡刺史回朝任職,玉石、顏良、閻柔、華雄、皇甫酈、張白騎等人都可以回朝。州郡位置空缺,就讓軍中的將軍、中郎將、校尉去擔任。軍中這些威望高的將領入朝了,有利於陛下在軍中提拔新人,建立自己的威信。”
劉和遲疑良久,試探著問道:“李瑋繼續出任丞相一職是否合適?”
“要麼李瑋出任丞相,要麼我在朝輔弼,兩者選擇一個。”李弘很堅決地說道,“你可以做出選擇。”
劉和苦笑,“丞相大人恐怕會報複……”
“我會警告他。”李弘說道,“他的人,該下去的也要下去了。他一個人在朝中勢單力薄,掀不起大風大浪。”
劉和長歎。李弘用了十幾年時間,利用朝堂上風雲變幻的形勢,一步步把北疆人全部推進了朝堂,未來的大漢朝廷是北疆的武人和士人共理朝政,而北疆武人占據了決策權,這對大漢中興大業來說,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