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當瞪著眼睛,指著蔣濟怒斥道:“你是袁耀的故吏,你應該主動回避。你現在這麼說,明顯就有袒護之意。我要上奏彈劾你。”
蔣濟當即反駁,據理力爭,和王當在天子麵前吵了起來。天子望望這個,看看這個,突然一拍案幾道:“都不要吵了,朕自有辦法。”接著他指著賈詡問道,“愛卿可有折衷之策?”
賈詡略加思索,緩緩說道:“以臣看,此案還是讓廷尉府主審為好,但王將軍的擔憂也不無道理,慎重起見,臣建議陛下從京都之外征調一名大臣回朝出任廷尉卿,這樣或許更顯公正。”
“你看哪一位大臣合適?”
“兗州刺史高覽大人。”賈詡說道,“臣建議由河南尹文醜大人出任兗州刺史,鍾繇大人出任河南尹,轉拜廷尉卿陳群大人為太仆卿,而太仆卿崔琰大人因為其弟弟崔安和此事有莫大的關係,暫時應該回避一下。陛下覺得呢?”
小天子明白了,賈詡建議自己調換一批大臣,真正的目的是想把鍾繇調離軍中,以免再出意外。去年如果不是丞相大人借助朝廷修改對外族政策的機會,把匈奴右賢王劉冥調入朝廷,把袁耀調到穎川統率大軍,也不至於出現後來的南陽慘敗。如今看來,軍隊是無論如何不能交給士人統率了。
“準奏。”小天子笑道,“愛卿之言,正合朕意。”
四月上,長安。
鄭寶在南陽戰場上的倒戈,天子的雷霆震怒,讓長安陷入了恐慌。
太仆卿崔琰奉旨回避,被禁府邸。袁耀、黃猗被免職,羈押廷尉府。崔均、崔烈、袁渙、袁霸等大臣因此事而奉旨回避,不允許他們利用自己的權力幹涉和影響此案的審理。
司隸校尉張遼在搜查黃猗府邸的時候,竟然抓到了荊州劉表的外甥張允和一批荊州刺客,長安為之震驚。張遼連夜突審張允,張允受刑不過,交待了刺殺李瑋的事情,並供出了王桀和馬謖。王桀被抓,馬謖和其它幾批刺客也紛紛落網,受到牽連的大臣更多了。
新任廷尉卿高覽接到聖旨後,以八百裏快騎急報晉陽,征詢大將軍和長公主的意見,同時書奏天子,以政務繁忙為由拖延進京時間。
去年南陽慘敗後,關中形勢一度緊張,但由於大將軍突然病危,朝堂各方的矛盾又被強行壓製了,楊鳳、袁耀、王當等人都被免職或者降職使用。不久,小天子趕到中原,建立了天子行台,為進一步緩和長安局勢,小天子下旨赦免了楊鳳、袁耀、王當等人的罪責,重新起用他們,南陽慘敗的事因此不了了之。誰知幾個月之後,小天子突然又開始追查南陽慘敗的緣由,要秋後算賬了。
高覽摸不清長安局勢,也不知道行台的真正意圖,不敢貿然進京。幾天後,文醜到了昌邑,催促高覽起程。高覽哭喪著臉,大吐苦水,“兄弟啊,我現在怎敢進京?這案子怎麼審?”文醜也是一籌莫展,“這刀砍下去就收不住了。你最好先問問大將軍,聽聽他的意見。”
高覽到了洛陽,河南尹鍾繇把黃猗聯手荊州人刺殺李瑋的事說了一下,“現在黃猗謀逆的事已經鐵板釘釘,張遼三番兩次奏請天子,要求兩案並審。看樣子長安要血流成河了。”
高覽求教鍾繇,征詢處置之道。鍾繇把最近長安、行台發生的事仔細說了一下,著重提到了儒學改良,“儒學改良看上去是打擊經文學派,是丞相大人意圖控製朝政的一種手段,但其實真正的目的是奪晉陽之權,無論是長安還是行台,都在積極謀奪大將軍和長公主的權柄,而此案的爆發,恰好給了長安和行台奪取晉陽權柄的借口,所以……”